童秉纲:工程科学研究人才要具有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素质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8-06-26 |
工程科学研究人才,不仅要具有从实践—理论—实践的思维和视野的学者素养,还要具有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素质。——童秉纲
人物百科:
童秉纲,著名力学家、教育家,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人。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53年,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讲师及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1961年他调到中国科技大学工作。协助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建设了中国科大流体力学的专业教学体系。童秉纲曾历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会长、副理事长,原国家教委工程力学专业教材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现担任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开放实验室的学术委员。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童秉纲迄今为止只培养了16位博士;他从教55年,历经生死逆境12年,学生们却很少知道他的这段经历;他在力学领域成就卓著,却像普通老师一样每天拿着公文包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里。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