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有“谱”:中国现存最早果木专著蝌蚪五线谱 2018-05-29 |
北宋年间,以书法闻名后世的蔡襄曾写到:“世传此树已三百年……今虽老矣,实益繁滋,味益香滑,真佳树也”。作者惊叹于“佳树”的“高龄”和生机,但他绝不会想到,八百年后,“佳树”仍会花开结果,生生不息。原来,这是一棵名叫“宋家香”的古荔枝树,生长于福建省莆田市原宋氏祠堂内,据说它植于唐玄宗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岁。世所罕见的古树,蔡襄自然印象深刻,并于三年后在另一本书中再次提到了它,那部书籍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果木专著——《荔枝谱》。
宋家香(树龄约1200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襄与《荔枝谱》
自古以来,荔枝就俘获了下自孩童上至老人的倾心,尤其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荔枝更是大名鼎鼎,被众多文人墨客所称赞。广为流传的就有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外,有赞美荔枝肉的,如白居易:“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有描述荔枝壳和荔枝膜的,如明代徐勃:“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有盛赞荔枝林的,如“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还有赞叹荔枝颜色的,如“霞作衣裳红锦绣,玉为肌骨白凝脂”等等。、
荔枝(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我国古代果树类专著中,关于荔枝的专著最多,约13部之多。而在众多荔枝专著中,蔡襄的《荔枝谱》脱颖而出,地位非凡,是因为这部书籍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蔡襄写下这样一部专著,除了他是荔枝粉丝大军的一员外,还与他的个人身世和仕途经历有关。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出生于福建兴化仙游(今属莆田市),与黄庭坚、苏轼、米芾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曾任福州知州,福建路转运使,泉州知府等职,公元1067年,病卒于家乡,宋孝宗赐谥号“忠惠”。蔡襄虽是一介文臣,却对中国科技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他曾主持建造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万安桥(今泉州洛阳桥),首创三大相关技术。
蔡襄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福建盛产茶和荔枝,蔡襄特意为此二物写成《茶录》和《荔枝谱》,从自然、人文、技艺等方面入手,记载了当时的生活风貌和技术水平,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科学财富。生于斯,长于斯,并在此长期为官,蔡襄对福建所盛产的荔枝十分熟悉,具备了写荔枝专著的动机和实践基础。
荔枝界的“小百科”
《荔枝谱》可谓一部关于荔枝的“小百科全书”。在书中,蔡襄从人文角度论述了荔枝的食用历史、故事、销售等,从生物学角度描述了荔枝的产地、特性、品种等,从农业角度记录了荔枝的种植、养护等,从技术角度介绍了荔枝的加工、贮藏等。全书共分为七篇,每一篇没有单独的名称,仅标为“第一”“第二”……共约两千五百字。
《荔枝谱》拓本
开篇第一句,蔡襄就指出:“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比东闽之下等。”荔枝只分布在福建、广东和四川,且福建的最好。据蔡襄所说,荔枝是在汉初流入中原,并被统治者所青睐,被士大夫写入文学。蔡襄还交代了写作的初衷。他认为,荔枝美味为果品第一,备受人们喜爱,然荔枝生性畏寒喜热,只能在南方生存,由于交通不畅,致使荔枝的名声传播度不高,因此荔枝的“妙处”不可不述。
荔枝(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后,蔡襄以“天下第一”的荔枝品种“陈紫”为例,描述了它的生物学特征,并以陈紫的“皮、膜、形、色”为标准来评判荔枝的品级。至于荔枝种植量,据蔡襄记载,福州的最多,可达到“一家之有,至于万株”的境地。如此多的荔枝不仅水陆转运至京师,还远销他方,“外至北漠、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
此外,蔡襄还重点介绍了荔枝的种植、护养、加工、贮藏技术。如作者提到“深冬覆之,以避霜霰”、“最忌麝香,或遇之,花实尽落”、守夜以防盗等注意事项。另有“红盐、白晒、蜜煎”等加工方法,为我们描绘一幅幅古代的美食图,展现了古人的劳动智慧和技巧。
书籍最后,作者按照品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列出了三十二个荔枝品种,介绍了它们的产地和突出之处,内容丰富,信息庞杂,篇幅最长。
《荔枝谱》的传世
《荔枝谱》成书于嘉祐四年(1059),是蔡襄在泉州任职的时候写的,专为福建荔枝而著,是一部记录荔枝知识的古代科普书籍,反映了古代科学发展水平,多方位展现了古人的生产、生活面貌,具有极高植物学价值、农学价值和历史学价值。
宋拓蔡襄《荔枝谱》
《荔枝谱》成书后收在蔡襄的《端明集》中。嘉祐五年(1060)蔡襄手写刻下《荔枝谱》,留下珍贵书法遗迹,因而有《荔枝谱》拓本流行于后世。此外,《荔枝谱》还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古今说部丛书》等版本。
《四库全书》提要说:“荔枝之有谱自襄始,其叙述待详,洁有笔力”,此言不确。前文已经说过,蔡襄《荔枝谱》是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说他是“现存最早”的,是因为在蔡襄之前,唐末宋初的郑熊曾写过一部《广中荔枝谱》,专门记录广东地区的荔枝,涉及荔枝品种22种,遗憾的是该书已经亡佚,后世不存,所以《广中荔枝谱》才应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荔枝专著。
蔡襄之后,两宋时期的《荔枝谱》可考的还有徐师闵的《莆田荔枝谱》、张宗闵的《增城荔枝谱》和陈寺丞的《续荔枝谱》,但这三部书也没能保全,现已散佚。明代有宋玨的《荔枝谱》,屠本畯的《闽中荔枝谱》,曹蕃的《荔枝谱》,邓庆采的《闽中荔枝谱》等。清代有陈定国的《荔谱》,陈鼎的《荔枝谱》,林嗣环的《荔枝话》,吴应逵的《岭南荔枝谱》等。以上各家荔枝书籍各有专长,相互补充,反映了古人丰富的荔枝栽培、加工经验,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牡丹花之绝,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二者惟不兼万物之美,故各得其精。”欧阳修在为蔡襄《荔枝谱》所作题跋中这样写到。欧阳修作《洛阳牡丹记》,蔡襄作《荔枝谱》,缘于二人均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探索自然的耐心,也因此他们比一般人更加靠近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阅读古人著作,我们不仅要汲取其中的有益知识,更要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
作者:乔见
责任编辑:王超
下一篇:夏日福利:物理学家发明变色冰淇淋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