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重秤显示的数据准吗 不精确但家用足够

科技日报 2018-06-29

  夏天到了,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减肥大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我准备买一台能精准监测体重的体重秤。在一个电商平台上,我键入“智能体重秤”几个字,瞬间就搜索出近万条结果。这些体脂秤尽管品牌不同、价格不一,但它们都将精准测量各种身体指标作为最大的卖点。卖家声称,这些“智能体重秤”不仅能测量体重,还可以显示肌肉含量、体脂率、骨量、水分、基础代谢等指标。甚至,有的体脂秤卖家号称可“测量出14项身体数据”。这些体脂称上显示的数据是如何被计算出来的?这些指标数据准确吗?

  话说包包也买了这种体脂称,对它测出的数据也是半信半疑。到底准不准呢?我们还是请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教育部主任医师赵润栓来说说吧。

  要想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人体成分及体脂秤的检测方法。组成我们人体的成分,包括肌肉、脂肪、内脏、骨骼、水分和无机盐。

  测量人体成分的方法,有“水下称重法”“皮褶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法”“红外线法”“MRI/CT扫描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水下称重法”被誉为测量人体成分的“金标准”。

  “生物电阻抗法”作为简便易用、准确度相对高的测量方法,在近10年的科研、运动、临床、健康体检等领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是,人体中脂肪组织含水量少、导电性差,而肌肉和内脏含水量多、易导电。因此,可通过一股对人体无伤害的、非常微弱的电流来测定人体内不同成分的电阻值,从而计算出脂肪或其他身体成分的含量。因为身体要“过电”,所以要求受试者须光着手脚接触仪器的金属电极片。智能体脂秤就是基于“生物电阻抗法”研制的。

  说到它的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其实这与专业照相机与手机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哪个更好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不是很精确,但作为家庭日常测量使用已经足够了。毕竟连“水下称重法”这种“金标准”检测方法都还存在一定误差,更别说一台家用体重秤了。(记者 李颖)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