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299904628,1935989067&fm=27&gp=0.jpg

看清体内微生物?全新的非侵入式成像方法问世

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018-01-08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成像技术最新成果,介绍了一种新型非侵入式的、对动物体内微生物进行成像的新方法。该技术对微生物进行修饰,使之在超声成像时可以产生特定信号,因而有望借其追踪细胞药物在体内的位置、活性、扩散和功能状况。

  哺乳动物体内的微生物群,难以用肉眼观察,但却与宿主关系密切,在健康疾病方面发挥着许多重要作用。医学界认为,对体内微生物的修饰将非常有助于开发新型诊断技术和疗法。而修饰微生物的一种新型应用,是使用肿瘤导向菌株帮助递送抗肿瘤药物。不过,这些微生物的活动由其在动物宿主体内的位置决定,而要确定它们在体内,尤其是深层组织内的位置和行为,一直以来都是件极其困难的事。

  此前科学家已知,部分细菌存在的气囊可以散射声音信号,形成超声造影——成像期间一种易于识别的信号。鉴于此,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米哈伊尔·夏皮罗及同事,用实验表明他们可以修饰编码气囊的基因,使其在其它细菌中表达,这样可以动态成像肠胃道和小鼠肿瘤内的菌群。

  利用这个方法,研究人员终于可以观察到哺乳动物宿主体内深处的微生物细胞,而以往的光学技术(如使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追踪剂的技术)几乎无法做到这一点。

  研究团队认为,进一步改进这项技术,将有望推动哺乳动物微生物群的研究,并且大力促进诊断和治疗用细胞药物的开发。(记者 张梦然)

  总编辑圈点

  逍遥在冬季空气中的流感病毒,正在密集的人群中物色宿主。一旦被它们挑中,就会莫名其妙地“蔫”一阵子。除了流感病毒,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与人类相伴相生。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却时刻影响人类健康,经常左右你我生活,有时主宰个体生命。要与这些亦敌亦友的微生物们保持微妙的平衡关系,研究和了解它们就成了关键。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