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这活儿,最该做的就是科学家

科技日报 2018-03-13

  “我们为什么拍不出像《火星救援》那样的大片?作为科学家,我们应该感到遗憾。要增强文化自信,做好全民科普工作,我们科学界是否也应主动担当,做些什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的一番话,让在座的委员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短暂沉默过后,委员们打开了话匣子,抢着发言,为科普教育和全民科学素养提升支招。

  “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全民科普水平的提升,也不会有真正持久的科技创新。在推动科普工作中,我们科技界的人应该有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的话,让不少委员点头称是。

  作为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武向平委员对科普工作非常熟悉,也非常着急,他接过万钢的话头,说:“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可是科普读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与发达国家有着数量级的差距。在一些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上,科学家更应该主动站出来讲话。要把科学语言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实事求是讲真话。如果连我们都不愿意、不敢讲话,真相缺失、谣言扩散,就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困惑。”武向平认为,今后还应组织建立全国范围的科学家库,遇到重大的社会关注事件,就可以迅速从库里找到最合适的科学家来发声。此外,他还建议尽快修改完善科普法,增加惩罚机制,让散布谣言的人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举手附议:“科普工作应形成系统工程,分解指标逐一落实下去,要扎实地、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

  话音未落,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所所长丁奎岭说:“科普工作要跟上形势,与时俱进。”他举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自己的例子,他们尝试把科普工作借助动漫形式进行展示宣传,对小朋友们吸引力大增,新奇之余,许多孩子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都改变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还要借助新技术和新的传播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引导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说起科普教育,也有一肚子话。“从事防灾减灾工作多年,越发感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许强略显沉重地说,当年四川芦山地震,重庆竟然有大学生最先跳楼。“这是我们的悲哀,科普工作没有做好。要吸引小朋友和年轻人来热爱科技,我们不能流于形式,要重视体验性和参与性。我们科学家也要静下心来,实实在在做些事情,从小处抓起,把科普工作真正做好做实。”

  许强的一番话,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高铭的共鸣。她说:“科普教育一定要重视传承和体验,我们每个搞科研的人,都要考虑如何促进传播、如何影响大众。要让更专业的人来参与科普,我们科学家要起到把关作用,科普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科普”两字,委员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大家趁热打铁,达成了共识:今后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挤出更多时间和空闲,多给孩子和中小学生们做科普讲座,在更多的祖国花朵心里埋下一颗科技的种子。(记者 孙玉松)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