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0cb1b7136afb33c5cebb9c0d16af42.jpg

感受“大美青海 自然之窗”的独特魅力

青海科技报 2019-10-16 作者:刘海燕

  

  矿物晶体厅的观赏石。

  

  矿物晶体厅陈列矿物标本300余件,展厅整体营造出暗光环境,凸显了矿物晶体的精致外形、缤纷色泽。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整体外观

  

  自然资源厅的草——高原之肤草地剖面与科普教学区

  

  “瀑布屏”设计展现“中华水塔”“江河之源”

  

  自然资源厅展出的青海生物多样性单元,藏羚羊迁徙视频及鸟类标本。

  

  自然资源厅,实体沙盘与巨型弧屏相结合的综合展示系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自然资源厅的田——人之命脉单元土壤标本柱

  

  风雨历程厅,硅胶人模型、工作场景形象展现地质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

  

  风雨历程厅,通过照片、实物、工作场景等形象的展现地质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

  

  地球家园展厅生物进化螺旋展台

  

  序厅以青海省版图作为主题背景,三条灯带通贯顶面,势如三江之水从天而降、奔涌而来,与昆仑雪峰、青海湖交相辉映。

  近日,国内首家以自然资源为主建设的省级行业博物馆——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开馆,并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自然资源为主建设的省级行业博物馆,是首次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全要素融合展示的博物馆,也是首例以“两个统一行使”职责为主线构建的博物馆,充分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位于西宁市城西区海晏路75号地矿科技园,总建筑面积7510平方米,其中展厅建筑面积 5747平方米。博物馆展区共四层,分为序厅、地球科学厅、自然资源厅、人与自然厅、矿物晶体厅和风雨历程厅。展厅展示内容与形式充分体现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尤其具有科学性传播、数字化展示、实时性在线等鲜明特色。

  展厅围绕“起源、溯源、资源、本源”的理念,将展览核心涵盖为科普万物之始、探究高原奥秘、展示资源魅力、守护生态和谐四大方面,在打造神形兼备的展览体验的同时,也体现了我省融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果,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刻地诠释出“大美青海,自然之窗”的独特魅力。

  进入博物馆序厅,序厅恢弘大气、简洁美观。三条灯带造型通贯顶面,势如三江之水从天而降、奔涌而来,亦如洁白哈达,向观众张开怀抱,与昆仑雪峰、青海湖、三江源相辉映。

  地球科学厅,主要介绍奥妙无穷的宇宙和地球的有关知识。通过“梯形和球形LED屏”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知宇宙与地球;“青海地质年代岩性标本环”直观反映了青海的地质演化史;“裸眼3D”技术形象演绎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高原独特的地理地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来到自然资源厅,以“山水林田湖草生物矿产”为主线,向参观者展示了大美青海壮美丰富的自然资源。实体沙盘与巨型弧屏相结合的综合展示系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几名职业学校的学生直呼:“青海人站得最高,看得最远。”在这里,随着沧海桑田的巨变,挤压中成长的青藏高原,沉积着山水的底色和岁月的沧桑。“万山之宗”“中华水塔”“千湖之地”美誉华夏;湿地面积全国居首,中国四大牧区之一;林木珍稀,生物多样性独特,矿产资源储量可观,绿色资源优势突出。通过互动多媒体,查询了解青海自然资源概况,展示青海资源魅力。

  走进人与自然厅,采用环绕式流线布局,通过互动飞屏、多媒体信息柱、电子翻书、漫游体验等方式综合展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传递“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关系到青海自身,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自然资源人的使命所在。

  在矿物晶体厅,陈列矿物标本300余件,整体营造出暗光环境,凸显了矿物晶体的精致外形、缤纷色泽,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岩矿鉴定小课堂”让参观者探寻科学奥秘;“互动体验区”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达到了对观众的科普教育目的。

  风雨历程厅,通过照片、音像、实物、硅胶人模型、工作场景等形象展现几代地质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反映了自然资源人“踏遍昆仑”的豪迈气概,诠释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传统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

  据了解,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青海省地质陈列馆,2000年机构改革与地质档案馆合并为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2019年机构改革更名为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挂青海省地质资料馆牌子)。一直以来,作为窗口单位,博物馆始终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生动的大型科普活动。新建成的自然资源博物馆将实现“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三个基地”五个功能,即大美青海的展示服务中心,自然资源管理的宣传教育平台,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基地,行业文化的精神传播基地,地质科技的研究交流基地。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将充分发挥好窗口宣传作用,助力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青海科技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