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月球研究纳入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2016-10-09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王立彬)“十三五”期间,我国地质学界将在持续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极地与行星地质研究,包括开展火星、月球试验场建设、“地-月-火星”对比等方面的研究及组织月球与火星地质编图。

  根据刚刚公布的《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深化地学大数据与地球系统知识发现研究,推进极地与行星地质研究,加强极地地质、极地地球物理勘探、冰川的运动和变形、极地环境变化、极地能源和生态资源、冰钻技术、冰芯中的微生物学等极地科学探索,开展火星和月球试验场建设研究、“地-月-火星”对比研究,推动月球和火星物质组成、构造遥感识别与解译及演化分析与综合研究,开展月球重力、磁力综合解释与深部结构研究,组织月球与火星地质编图。

  地质学界为什么研究行星地质?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火星与地球同为行星。深入研究地球系统,离不开对月球、火星的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自2007年开始,组织开展了月球遥感地质、月球重力场、月球编图、火星实验场对比选址、微型钻机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

  据悉,作为从事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科学研究和地学信息服务的国家公益性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将按《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继续实施月球、火星地质研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为人类深空探测作出积极贡献。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官方微信(kjcxlcb)。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