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67P比以前想象的“年轻”

科技日报 2016-11-14 作者:房琳琳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房琳琳)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瑞士伯尔尼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根据计算机模拟得出结论——在45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期间,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并没有获得现在的鸭子形态,虽然它包含最原始的物质,但形成目前结构应不超过10亿年。

  基于“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的数据,科学家假设彗星67P是太阳系初始阶段的产物,其特有的鸭形结构是由两个物体在大约45亿年前温和碰撞形成。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计算了在碰撞中毁坏像彗星67P这样的结构所需的能量。彗星67P有一个弱点,即鸭形结构“头”和“身体”之间的“颈部”。“我们发现,即使在低能量碰撞的情况下,这种结构也很容易被破坏,因此,像彗星67P这样的物体不可能存在很长时间。”天体物理学家马迪·扎特茨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碰撞产生的能量足以破坏这种双瓣结构。因此,它目前的形状不是原始形成的,而是通过几十亿年的碰撞演化而来。“彗星67P现在的形状可能发生在10亿年内。”这意味着,它比以前想象的要年轻。

  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当前鸭形结构是如何由碰撞导致的。在他们的计算机模型中,有一个直径为200米到400米的小物体,撞到一个大约5公里的橄榄球形旋转体,冲击速度在每秒200米至300米,明显超过了大物体约每秒1米的逃逸速度,所产生的能量也不至于彻底摧毁它,结果,目标物体分裂成两部分,受彼此引力影响,随后合并成类似彗星67P的双瓣结构。

  研究人员强调,这一结果并未否认彗星的成分包含太阳系初期的原始材料,受到的冲击能量只是让其形状发生了变化而已。两篇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家》杂志上。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作者: 房琳琳 [责任编辑: 宋金玉]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