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建议中国探测小行星“三步走”中国新闻网 2017-05-09 作者:张素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叶培建,8日正式拥有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2007年9月1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小行星,国际编号为456677号。为表彰叶培建在推动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所作的突出贡献,紫金山天文台推荐将其命名为“叶培建星”。2017年1月12日,通过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
叶培建在8日举行的“叶培建星”命名仪式上说,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小行星,实则褒奖所有中国航天人取得的成就。他呼吁中国航天人珍惜荣誉,在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之后瞄准小行星探测,作出更多贡献。
2010年以来中国小行星探测驶入快车道,叶培建牵头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和先期技术攻关,在小行星监测与防御技术、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等若干课题取得研究成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洪太介绍,2011年至2012年,该院抓总研制的“嫦娥二号”在紫金山天文台和相关高校的协作下,成功实现了对小行星4179飞越成像等扩展任务试验。紫金山天文台在2016年年底发现了3颗特殊的近地小行星,开创中国深空探测的新方向。
叶培建团队提出后续小行星探测返回、操控、利用“三步走”发展路线,当前围绕“选、探、控、用”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比如在“探”上,初期任务受制于运载能力,建议考虑针对近地小天体探测,采用“直接转移轨道”或“深空机动+地球借力”,而大推力电推进技术和长期大功率供电技术是完成“探”目标的核心。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在小行星自主导航与控制、小行星弱引力附着与采样技术、长寿命电推进技术、远距离测控和自主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了预先研究。他们还开创国际合作加快小行星探测的新模式。(完)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