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多了双中国“慧眼”,帮人类昼夜不停地探测宇宙

科普中国-科技点亮智慧生活 2017-08-01

  据央视网报道,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这是我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科学卫星,其设计寿命为4年,在距离地面55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那么,“慧眼”在太空中可以做些什么?它又拥有哪些核心技术?

  6月15日11时0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图为吊装卫星瞬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慧眼”可观测宇宙中的X射线

  “慧眼”将与蜚声国际的“哈勃”“钱德拉”等天文望远镜卫星一起,不间断地监控各类天体的一举一动。据参考消息网报道,“慧眼”装载了高能、中能、低能X射线望远镜,以及空间环境监测器,可观测宇宙中的X射线,而观测数据则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演变的过程。

  此外,据《北京晨报》报道,科学家根据探测手段的不同,把X射线分成了硬X射线和软X射线,能量在20千电子伏以上的X射线被称为硬X射线;能量在10千电子伏以下的X射线被称作软X射线。《科技日报》介绍,宇宙中的脉冲星、伽马射线暴、超新星遗迹、黑洞等天体活动,都是以发射X射线为表征,如果能接收到这些被发射出来的射线并加以分析,就能勾画出发射射线的天体的轮廓,甚至可以一窥黑洞的奥秘,这对人类探索太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为何不在地面上观测X射线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X射线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会出现严重衰减,这会使地面观测的准确性、全面性大打折扣。所以,观测X射线需要“慧眼”在太空中进行。

  成像是“慧眼”最难的核心技术

  “慧眼”要在太空通过硬X射线进行天体观测,就必须实现“成像”,而“慧眼”的核心技术难点便是如何“成像”。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慧眼”将采用我国独创的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在一定的物理约束的条件下,直接求解原始的测量方程,同时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

  《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直接解调成像方法比国际上采用的编码孔径成像技术更成熟、更便宜,它把成像技术与扫描探测技术相结合,通过对硬X射线源的成像观测,绘制高精度的硬X射线天图。

  据新华社报道,发射成功后,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密云站、喀什站和三亚站负责承担“慧眼”的数据接收任务,并将所接收的卫星数据实时传送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刘金娟)

  本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设计师钱航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点亮智慧生活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