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连感冒也难抵御?中国空间站将多措并举保健康

科技日报 2017-09-28 作者:付毅飞

  航天员在太空的免疫力问题,近日再度引起关注。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来自俄罗斯和加拿大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一批在国际空间站生活半年的航天员,免疫系统发生了令人担忧的变化,甚至连普通的感冒都很难抵御。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莹辉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表示,载人航天任务中几大因素都会对航天员免疫系统造成影响。

  失重状态下免疫系统有点“懵”

  李莹辉介绍,淋巴结、骨髓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其分泌的免疫因子,构成了人体免疫的几大屏障。同时,免疫系统又分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系统。前者与生俱来,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后者则是经过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的能力。

  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微重力环境和辐射环境下。同时他们置身于狭小空间,长期与外界隔离,还要承受高强度、大压力任务负荷。李莹辉说,前两者属于自然环境,后者属于社会环境,都会影响航天员的免疫力。

  据报道,莫斯科理工学院教授叶夫根尼·尼古拉耶夫说:“结果显示,在失重状态下,免疫系统表现得就像身体被感染时一样,因为人体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试图开启所有可能的防护系统。”

  李莹辉说,失重条件下的免疫功能下降,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系统中都有体现。包括淋巴细胞,以及干扰素、细胞分泌、抗炎症因子等各种介素。她介绍,在地面模拟失重效应的实验以及天上的动物实验里,动物的淋巴器官都出现了萎缩,这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导致的反应之一就是EB病毒,即带状疱疹的激活。李莹辉说,每个人都是EB病毒携带者,当身体状态不好时,它就会被激活。研究发现,该病毒在太空中的激活率更高,曾有个别航天员因此而返回。同时她表示,失重状态下,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增强,分泌的毒素效应也加大。此消彼长,导致航天员发生疾病的危险增大。

  除了失重,航天员还要应对辐射。李莹辉说,如果遭受大剂量辐射暴露,或者是被重离子击中使染色体断裂,可能导致呕吐甚至急性死亡。但人们关心的更多还是辐射慢性积累产生的效应。因为淋巴系统是辐射的敏感器官,如果受到辐射影响,也会降低免疫功能。

  良好心态有益免疫功能

  李莹辉表示,从本质上说,免疫功能在太空跟在地面没有区别,不外乎三个基底:天生素质、后天环境以及个人状态。目前对太空免疫系统的认知,仍基于地面免疫学的研究,只不过太空环境为这项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平台。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推进,以及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发展,对太空免疫力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在免疫系统划分,免疫系统的生理、心理防护,微生物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历次载人飞行任务中,科研人员从任务前、在轨期间到返回后,会对航天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跟踪观察,采取各种医疗保障方案积极应对。李莹辉介绍,例如航天员在天上有多种形式的锻炼和保健;神舟十一号任务中搭载了超声设备,可以运用影像学观察航天员的血管结构等,与心率、心电图等功能性检查相结合。此外,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航天员心理状态的重要性。相比早期紧张的飞行任务,如今在任务设计上加强了心理支持,更注重让航天员享受飞行,以保持良好心态。“比如神舟十一号升空时,景海鹏问陈冬‘爽不爽’,这就是帮他建立享受太空的良好心态,有利于免疫功能的维持。”她说。

  免疫功能研究设备将带入空间站

  按计划,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李莹辉表示,届时可以更好地从生理、心理角度,包括机制方面去研究和保障航天员的健康。

  例如前述影像学技术,她表示在短期或中短期飞行中运用较少,但在空间站将增加更丰富的影像学,从航天员的心血管、消化系统到骨骼都可以观察,根据发生的变化实时调整保障方案。

  目前航天员的化验是在飞行前后做,而在空间站将能在轨验血验尿,后续,还会把免疫功能研究的核心设备——流式细胞仪带入空间站。

  未来中国空间站里,还将拥有更丰富的健康保障措施。“比如失重防护措施,‘天宫’里用的主要是自行车。”李莹辉说,“在空间站里,我们有服装类、设备类、器械类,可以实现原位、动态、静态的锻炼。用十八般武艺保障航天员的健康。”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