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三号04星成功发射:天气预报将更精准

人民网 2017-11-15 作者:赵竹青 魏艳

图片摄影 李圣成

  今天凌晨2时35分,我国风云三号04星(FY-3D)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将使我国天气预报的精确度和时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老型号有新本领

  这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第四颗卫星,也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16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04星总指挥兼总师高火山介绍,风云三号04星装载了10台(套)遥感探测仪器,其中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广角极光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4个仪器为新增载荷,卫星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谱段、三维和定量探测。

  “新增的这些遥感仪器可以提高大气探测精度,增加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和增强空间环境综合探测能力,满足气象领域的新需求。”风云三号卫星副总师朱维介绍。

  组网运行显神通

  风云三号卫星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已分别于2008年、2010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了风云三号A星、B星和C星三颗卫星。

  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风云三号04星交付使用后,将与在轨的这三颗星组网观测,各卫星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我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为我国雾霾监测、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它的加入,不但可以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更新时效从6小时提高到4小时,模式预报精度再提高3%左右,还可使登陆台风等高影响天气预报时效提前到5-7天。

  赵坚表示,风云三号04星将进一步加强对大气定量探测和气候变化监测,结果可用于全球的气候变化监测和评估。同时,04星还能对气溶胶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更有效的监测,将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增强我国在全球碳排放等问题上的话语权。

  不断完善添新丁

  在我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场发展规划中,将于 2018-2021年前后陆续发射四颗风云三号卫星(05 星、06 星、晨昏轨道气候卫星和降水测量雷达卫星)。

  赵坚表示,届时,晨昏星、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星功能互补,相互配合,组网形成完整的低轨气象卫星业务综合观测能力,实现高时效全球中高分辨率光学成像观测,高精度光学微波组合大气温湿度垂直分布探测,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探测,风场精确探测、全球高精度的降水测量以及太阳和空间环境综合探测能力等六大主要能力。

  “在保证核心遥感仪器可靠性、稳定性和高探测精度基础上,风云气象卫星将适时增加新型遥感仪器,逐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需求。”风云卫星的总体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八院509所副所长周徐斌说。

  应用广泛贡献大

  赵坚介绍,作为我国卫星业务应用的典范,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稳定、观测资料多部门共享,为多个行业和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遥感资料和产品支撑,目前国内接收利用风云卫星资料的用户已经超过2500家,取得了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风云系列卫星实现了对台风、暴雨、大雾等气象灾害的有效监测。“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的加入,使台风预报准确率连年提升,为我国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赵坚说。

  服务全球共观天

  目前,风云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气象卫星等高技术领域的差距。风云系列卫星还为国外用户提供卫星数据共享服务。据了解,目前接收和应用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料的国家和地区多达70 多个。

  赵坚介绍,我国风云三号卫星与美国现役NOAA系列气象卫星、欧洲新一代气象卫星METOP一起,被世界气象卫星协调组织(CGMS)纳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卫星观测序列,是全球天基气象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与美国、欧洲气象卫星基本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东半球的气象预报主要靠我国的气象卫星提供相关资料。”赵坚说。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