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风暴漩涡“大红斑”比地球海洋深50倍

新华网 2017-12-13

  

  新华社华盛顿12月12日电(记者林小春)木星上有个神秘的风暴系统“大红斑”,看上去像长在木星身上的“胎记”。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大红斑”为什么这么红,也不明白它怎么能持续存在几百年,但现在他们至少知道了这个风暴漩涡有多深。

  据美国航天局“朱诺”木星探测器项目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年会上发布的最新消息,对今年7月“朱诺”第一次近距离飞掠“大红斑”时采集数据的分析显示,这个太阳系著名风暴系统的底部深入木星大气层内部约320公里。

  “朱诺”项目科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安迪·英格索尔在一份声明中说:“‘大红斑’比地球上的海洋还要深50至100倍。”

  英格索尔还表示,最新研究显示,木星“大红斑”的底部温度比顶部高,而风速与温度差异相关,所以这“解释了我们在木星大气层顶部所看到的狂风”。

  “大红斑”位于木星南半球,呈椭圆形,“腰围”比地球还要粗,其边缘风速高达每小时430公里,高于地球上的任何风暴。

  自1830年以来,人类就开始观测木星“大红斑”,天文学家估计它的存在时间超过350年。不过,“大红斑”的块头似乎一直在萎缩。1979年,美国“旅行者”1号和2号经过木星时,它的直径是地球的两倍,但现在“瘦”到只剩约1.6万公里,相当于1.3个地球。

  “朱诺”探测器2011年发射升空,去年开始围绕木星进行为期20个月的飞行。今年7月,“朱诺”在距离木星云层顶端3500公里处飞过近木点,从“大红斑”正上方飞过,完成对“大红斑”的首次近距离观测。

  作者: 林小春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