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计划2030年前获火星样本 或可探地球生命起源

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017-12-30

  NASA和中国国家航天局都希望在2030年之前取得火星样本,并正为此计划相关任务。外媒表示,尽管该计划仍属于半成品,且依赖于尚未开发的技术,但这些雄心勃勃的任务,已经开始起跑,要在2020年飞往火星。

  据外媒Popular Machanics报道,为了能够完成此任务,科学家需要火星岩石和土壤的原始样本,这将有助于解开太阳系的历史。该样本能探索人类尚未发现的火星知识,以了解包括火星的形成、地球古老地表水面、火星过去的宜居性如何等等问题,甚至可能一探地球生命的起源。

  据悉,美国和中国都希望获取火星样本,为此,双方各自定下了初步任务,除了侦察行星,也要找到最好的位置以钻入岩石并汲取样本。

  美国NASA计划在2020年年七月发射一枚阿特拉斯V火箭,该火箭将于2021年2月降落在火星。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计划在2020年八月,发射一个部署小型车和着陆器的卫星。

  据了解,和月球探测相比,探测更为遥远的火星难度更大,受天体运行规律的约束,火星和地球都在围绕太阳公转,每26个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测有利发射时机。从现在起到2020年前后仅有的3次发射机会,将有4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在国际上将迎来火星探测的高峰。如果中国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是探月工程之后我国深空探测又一重大科技工程。

  由于每隔2年多才有一次机会能够让探测器从地球飞向火星,所以在发射上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赶不上就要等下一个2年多,因此项目的进度必须严格实行。(记者 张之颖)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