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数海杯”2017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

环球网 2018-01-04

  1.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

  4月20日,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宿东 摄

  4月20日,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天舟一号成功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并于9月22日受控再入大气层烧毁。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取得新突破

  1月9日12点11分,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亓创摄

  1月9日,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这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快舟系列火箭的商业航天发射“第一单”。11月21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三颗卫星。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长六火箭首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当前,全球卫星应用市场需求日益广泛,我国商业发射呈现型号多、需求广,快速响应、发展迅猛等特点。

  3.中星十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中国高通量卫星通信时代

  4月12日19点04分,实践十三号(中星十六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何知洋 摄

  4月12日,实践十三号(中星十六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该卫星是中国首颗高通量、电推进工程化应用的通信卫星,也是东方红三号B平台全配置的首发星,承担了中国首次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上开展对地高速激光通信试验等任务。

  4.“墨子号”提前完成三大科学目标

  2016年11月26日,在河北兴隆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 摄

  8月10日,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墨子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这标志着中国量子通信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5.北斗三号双星发射成功,开启全球组网新时代

  11月5日19点45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王玉磊 摄

  11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最后一步”。

  6.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轨交付

  风云四号

  9月25日,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风云四号卫星在轨交付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实现了更新换代,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对于保证我国静止气象观测业务的连续、可靠和稳定运行,提高我国航天事业和气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7.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阿拉伯国家迎来首颗中国星

  12月11日0点40分,载着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史啸 摄

  12月11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阿星一号是阿尔及利亚的第一颗通信卫星,也是中阿两国航天领域的首个合作项目,开创了我国同阿拉伯国家开展航天领域合作的成功先例。

  8.“悟空”成功获取精度最高电子宇宙射线能谱

  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探测成果:“悟空”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V(1GeV=10亿电子伏特)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

  9.我国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升空

  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升空。郝洪春 摄

  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同时,此次发射还搭载了乌拉圭NewSat-3小卫星等多颗卫星。“慧眼”全称为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是我国又一颗重要的空间科学卫星,将显著提升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填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10.“月宫365”计划启动

  “月宫365”实验计划

  5月10日,“月宫365”实验计划首批入舱志愿者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月宫365”实验计划是在“月宫一号”中生活365天,实验人员分两组交替进行,每组4人,第一组60天,第二组200天,之后第一组再完成105天。“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