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901624.jpg

2016年互联网六大憾事:网盘关闭 Uber中国谢幕

北京商报 2017-01-23

  编者按:2016年“互联网+”已经深入全行业,人们的生活无时不刻不与互联网发生关系。虽然互联网应用正值兴盛时期,但科技公司也开始探究新的技术突破口。这一年,资本寒冬仍在继续,人工智能成为新风向,网络视频扎堆拼内容……本刊重磅专题《互联网年度盘点》陆续推出,第三期关注年度互联网遗憾事件和“落寞”的O2O。

  2016年,互联网行业内不少产品风头正劲,但也有一些项目黯然离场或风光不再。细数这些“遗憾”,会有警示、会有借鉴,甚至可能会发现互联网风云变幻的规律。

  网盘大规模停服

  2016年内,多个拥有百万用户规模的个人网盘服务商关停服务或整改:115网盘、华为网盘、UC网盘、金山快盘、 新浪微盘、360网盘、腾讯微云、三星网盘等陆续或关停部分功能或直接停手转型。

  究其原因,网盘服务商大多解释为配合监管部门的专项整治。事实上,有些网盘内容分享成为传播淫秽色情盗版内容的通道,监管部门三令五申,网盘服务商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网盘停服最根本的原因并非难以承受监管压力。网盘市场起初比较边缘,但自从国外知名网盘企业DropBox以免费赠送存储量为噱头获得巨大市场后,2013年国内互联网巨头开始掀起一轮免费之争,并让这一市场火热起来。如今,网盘服务商从挑起免费扩容混战到关停服务更像是集体宣告免费商业模式的失败。

  一直以来,网盘的变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会员机制,通过付费,用户可以扩大存储空间,获得在线预览的权利,或者是提速下载的功能;另一种是广告或者其他引流链接。因此,网盘的变现对分享模式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色情盗版内容正是借助这一模式生存的,网盘企业延续分享功能,监管风险也将长期存在。正因如此,本就弱势的商业模式要在整改的压力下运转,很难预知前景。

  网盘服务商放弃风险大、收益低的业务是理所应当的事。不过,这也给用户上了一课。用户只能顺应这样的变化,一边抱怨数据迁移的麻烦,一边遵从仅剩下的网盘服务商的规则。

  可以预想的是,对在线存储需求大的互联网用户未来将逐渐养成一定的付费意识和习惯,会为了获取更大的空间以及更丰富的服务而购买会员等增值服务。只要用户付费能够分担服务商的监管成本,网盘也将继续发展下去。

  [评语]:监管红线碰不得,良好的盈利模式才是救星。

  Uber中国谢幕

  Uber在中国出行市场的奋战并没有坚持下去,去年8月优步中国与滴滴出行的合并成为业内意料之中的事。目前,老版Uber App在中国全面停止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全新App“Uber优步中国”,研发公司正是研发滴滴出行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2月,Uber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Uber全球的订单增量主要贡献地区便是中国。但2015年2月滴滴快的在情人节合并,组成滴滴出行,占领中国专车市场主导地位。Uber凭借三人城市团队的“开城”打法、新颖的营销手段和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成功获取了部分地区的主导地位,在成都、广州、杭州和北京等地的订单量一度在Uber全球市场中排名达到前五。这样的“好风景”让Uber CEO卡兰尼克怀抱希望,他在2016年1月表示,Uber已经在中国市场补贴了数十亿美元,但这一市场足够大,还会继续战斗。

  然而,过去十几年,并没有跨国互联网公司成功攻下中国市场,坚持了30个月才退场的Uber,已是表现最佳。市场分析称,Uber退出中国市场,不会再为了疯狂补贴搭进太多成本,更不用担心政策风向变化,但是不得不说,在中国市场得不到位置也削弱了Uber未来的增长潜力,影响估值。根据The Information透露,Uber决定撤出中国市场并没有导致公司规模缩减,至少现在还没有缩减,但亏损仍然触目惊心,开辟新市场的代价高昂得离谱。

  另外,Uber交出中国市场后,滴滴和Uber的竞争关系却开始向全球范围内升级。据了解,在并购Uber中国之前,滴滴已与美国的Lyft、东南亚的Grab以及印度的Ola达成战略合作。值得玩味的是,与Uber合作之后,滴滴与Uber美国最大竞品Lyft的合作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滴滴近期推动国际化的步伐反而更加迅速,滴滴刚宣布战略投资巴西移动出行服务商“99”,而Uber也紧随其后投资巴西市场。

  [评语]:盲目补贴“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中国市场是跨国公司永远的痛。

  神奇百货关店

  去年,“95后”王凯歆创立的专注于“95后”的青少年个性化电商平台“神奇百货”在舆论上掀起了风波。经过几个月的折腾,最终难逃关闭的结果。

  王凯歆在《神奇百货成立的一年里,我几乎经历了创业所有该遇到的坑》一文中,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反思:A轮融资后开始盲目扩张,大幅增员,大量使用猎头招聘所谓行业“大牛”、顶尖技术人才,盲目相信某某大公司背景,相信所谓专业性人才和经验,盲目制定战略,在毫无供应链经验的情况下,涉足供应链,大量引进供应商。王凯歆认为既有自己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因为“神奇百货”为当前创投市场上的趋势所不容。

  在王凯歆之前,“90后”创业明星马佳佳的传奇故事也黯然谢幕,她所创立的泡否科技已经关闭。关于一位位年轻创业者从走红到离场的故事也向外界揭示了年轻无惧却不应不顾现实的道理。对他们创业失败的总结,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是年轻创业者缺乏经验盲目自信的结局。但背后似乎是更多“推手”共同酿造的悲剧。

  互联网传播的存在,从神话跌落神坛就像曾经从籍籍无名到一夜成名一样容易。神奇百货的早期投资者,只花了几百万元就向外界打出了名气,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机构本身都被人熟知,即使公司运营不善最终倒闭,投资人也并不亏。投资人绑架了“95后”的年轻,利用了他们的情怀,却宣传了自己,还能找到接盘侠。在给王凯歆贴标签的时候,就已经给行业释放了信号,提前预设了失败的判断。

  在政策利好的环境中,创业并不是太难事,难的是如何找到正确方向,看清市场需求。年轻冲动、敢做敢为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为了一时成名急功近利的做法正中他人下怀就只能面对负面压力自食恶果了。

  [评语]:年轻创业者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善待。

  无人机裁员潮

  2015年火爆的无人机在2016年突然变天。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数家无人机制造商裁员的消息给这个市场泼了盆冷水:在国内,零度被曝出134人离职;亿航有约70名员工离职;国外,美国无人机制造公司Lily Robotics停业倒闭;法国无人机制造商Parrot宣布辞退无人机部门的1/3雇员。

  当前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并没有支撑起无人机厂商的大梦想,经过两年的来回翻炒煎有触碰到天花板的趋势。为了抢占这部分市场,无人机厂商需要投入更多去进行技术改良和产品设计及创新以吸引消费者目光。但事实证明,扩充员工数量并没有带来足够有影响力的产品,反而加重了无人机厂商的负担。

  毕马威和CB Insights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无人机行业在2016年三季度只获得了13笔共计5500万美元的投资,而上一季度,13笔融资总计约1.06亿美元,横向对比来说,投资规模缩水近半。而在2015年,无人机领域共出现74笔融资案例,融资达4.54亿美元。

  在持续近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后,无人机资本市场开始趋冷,投资缩水加剧了无人机市场的两级分化,中小厂商开始被淘汰,而头部厂商竞争将更激烈,这一切都在去年底被掀开。无人机市场2016年三季度跟踪报告指出,无人机市场独角兽大疆的市场份额首度出现下滑。

  虽然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无人机厂商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但另一方面,工业领域应用无人机方向的市场仍然处于待开发阶段,而这一领域的成长空间将更加可观。普华永道发布的“无人机技术商业使用报告”显示,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24亿美元,而在基础设施领域也有452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只是前奏,无人机真正的主流应用还在工业、农业等方面。据了解,大疆等无人机厂商已经瞄准这些领域,不少高端无人机已经从消费级延伸到工业级,从农作物检查到建筑工地视察等方向均有涉及。

  [评语]:盲目扩张终退烧,赚钱要看准方向。

  网易论坛停服

  网易论坛2016年10月19日停止服务,从1999年开始运营至今,走过了17年岁月的网易论坛正式作古。这也是继关闭网易社区、网易微博服务后,网易关闭的又一项传媒服务。

  网易论坛的关停是必然,PC社区在移动互联网大潮过后难再春风。随着微博、微信成为网络用户的主要社交平台,以及各种App占据用户时间,天涯、猫扑、西祠胡同、新浪、网易等这些老牌社区不再拥有以前的热度。除了网易论坛,开心网被出售, 人人网转型都是挥别这一时代的真实写照。

  论坛已经被边缘化,上一代互联网人的情怀也随之而去,“泡论坛”、“顶贴子”也被“看直播”、“刷礼物”取代。更多人认为,论坛的陨落是因为承载娱乐内容的途径变了,好的内容不再出现在论坛中,大多数文字原创写手转战更有传播效益的微博、微信阵地,新崛起的内容原创者们则瞄准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即使移动转型,没有了内容,论坛难以为继。另一方面,论坛的盈利模式也十分单一,依托广告却没有新媒体时代那般多姿多彩,随着用户活跃度减少,广告效益降低,广告主自然也不再光顾。

  论坛、社区淡出历史舞台,是否未来也会轮到微博、微信?社交、娱乐载体随着技术更迭和市场需求会不断变化。不少企业已经在研发VR、AR等技术上越跑越快,符合市场发展潮流产品势必会不断取代旧有产品。

  [评语]:新旧交替是常情。

  服务号被小程序取代

  微信小程序酝酿了一整年终于上线,而微信服务号却逐渐被忘却。微信服务号于2013年上线,当初便以简化版App为目标进行尝试,利于彼时大红大紫的O2O业务开展,将线下企业带入微信平台。

  微信最初的想法是,服务号内自定义菜单可以展示特色功能,可以让粉丝无论过多久才回到服务号来仍然知道要如何与服务号进行有效互动,更有利于精准营销。而“服务号+微信支付”模式,可以让商家把自己现有的资源与微信进行整合,比如现有的会员体系、促销手段和线下资源等。对一般企业运营者来说所运营服务号可以变成企业门户类似于App的替代者。

  不过,事实证明服务号营销化严重,火了一片第三方但并没有达到微信最初的目的,也没有做到风生水起,反而是小程序接替了这种想法,吸引了一大批厂商的目光。

  微信官方此前就有观点提到,“微信的本意并不是要做一个只是传播内容的平台,而是要做一个提供服务的平台,所以微信团队专门拆出了服务号,但服务号以提供服务为主,基于一个诉求。微信推出小程序,并非想要做应用分发市场,而是给一些优质服务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这意味着,服务号曾经想做的就是把内容之外的服务连接到微信,这一没有实现的目标交接给了小程序。

  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中的交互方式完全是对话式的,而小程序则来得更加直接,省去了对话的过程,直接将App简化接入微信平台。这种轻应用的形式也更符合微信“连接一切”的目的。

  虽然,小程序未来的发展前景尚不能妄下定论,但小程序顺应了微信生态的发展,它的出现也迎合了部分用户和企业的需求,比起服务号来说更有用武之地。

  [评语]:试错是创新的阶梯。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北京商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