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采暖季PM2.5砷含量降八成 治霾措施初见成效

中国科学报 2016-11-16 作者:彭科峰

  日前,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潘小川与某国际环保组织合作发布《北京采暖季大气PM2.5中致癌重金属组分差异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过去三年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使北京大气PM2.5中砷、铅和镉三种致癌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下降了85.9%、48.9%和40.7%,其中与煤炭燃烧密切相关的砷改善最为显著。

  研究人员分别于2012—2013年和2015—2016年两个冬季采暖期对北京市大气中的PM2.5进行取样。采样分析数据显示,2012—2013年北京PM2.5中砷、铅、镉的质量比分别为0.128‰、1.816‰和0.027‰;而在2015—2016年三种元素质量比降至0.018‰、0.928‰、0.016‰,三种元素在PM2.5中的含量均大幅降低。

  “砷、铅、镉这三种元素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有年均浓度限值的要求,长期暴露于这些物质中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其中砷和镉属于一级人类致癌物。”潘小川说。

  《北京环境保护公报》显示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2015年的年均浓度相比2013年下降了49.1%。而煤炭燃烧也是砷的重要排放源之一。

  “致癌物质砷和二氧化硫浓度的大幅下降表明,北京市一系列的治霾措施已初见成效。但PM2.5对人体的危害不仅来源于砷、镉、铅这三种致癌元素,还有苯丙芘等致癌物。”环保专家董连赛说,“为保护公众健康,北京应继续加强PM2.5污染治理进度,力争在2022年实现空气质量达标。”(记者 彭科峰)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