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板栗塑山地景观中国科学报 2017-01-11 作者:王方 |
“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糖香。”诗中所言“灌糖香”即为今天的知名小吃——糖炒栗子。秋冬时节栗香四溢,着实让人食指大动。作为一种生产果品的经济林,栗树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
“中国板栗在河北,河北板栗在宽城。”河北宽城板栗栽培可追溯至东汉时期,至今已近两千年。宽城不仅具有极为悠久的板栗种植历史,更是我国板栗栽培技术的重要起源地。2014年5月,农业部公布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榜上有名。
村村板栗树成行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山脉深处,土壤富含铁,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板栗生长。这里百年以上的板栗古树达10万余株,碾子峪镇大屯乡现存最老的板栗古树树龄逾700年,被誉为“中国板栗之王”。
人们亲切地称板栗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它是当地居民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板栗栽培自古以来就是宽城农业的主导产业。时至今日,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80万亩,栗树2600万株。目前,板栗带来的经济收益占当地农业收入的80%以上。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宽城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农民根据不同地段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进行不同植被的合理搭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地森林景观。
山坡的上部和顶部土层较薄,养分含量低,水分条件差,营造以油松为主要建群种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或用材林;山坡的中下部土层较厚、肥沃,土壤水分条件好,栽植板栗;在山下的沟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深厚,水肥条件最好,种植玉米、大豆、谷子等粮食作物,或进行农作物与板栗间作。
当地人依地形修撩壕、建梯田,栽植板栗,还在林下间作农作物,饲养家禽,用剪下的枝条栽培栗蘑。传统板栗园利用物理和生物方法防治病、虫、草害,形成梯田—板栗—作物—家禽复合生产体系。
“家家栽植板栗树,村村板栗树成行。”这些共同构成了生态林、经济林及农田合理配置的稳定的景观系统,不仅具有生态学的合理性,也具有突出的美学效果。这是人类适应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杰作。
不仅如此,当地居民还将板栗看作吉祥的象征,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板栗文化。在拜师、庆寿、婚嫁等重要时刻,人们以栗子相赠表达祝福。大户人家娶妻生子,栽栗树以示纪念。每到板栗花期季节,人们拾栗花打成绳储起来;进入夏秋季节,家家户户点燃花香,用以驱蚊和祛瘟。
铁杆庄稼现代化
板栗古树树干粗大、巨枝横展,庞大的树冠撑起丰收的希望。生长季节,一颗颗碧绿的刺球状硕果挂满枝头;成熟时,板栗外皮自然分裂开来,露出褐红色的籽实。可赏、可食、可玩,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去年9月10日,宽城首届板栗采摘节在碾子峪镇艾峪口村举办。游客嘉宾畅游栗园,采摘宽城板栗;柴鸡养殖和板栗基地奠基仪式同期举行;峪口禽业与依然峪口家庭农场、艾峪口村与北京一家旅行社进行了签约。
首届板栗采摘节是当地政府以创新求突破、以转型谋发展,依托艾峪口村良好的生态、优质的板栗、古老的长城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一项举措。
事实上,近年来,宽城采矿业的发展及农业劳动力的流失使传统板栗栽培系统的保护和传承面临巨大挑战。宽城县政府按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制定了传统板栗栽培系统保护与发展专项规划和管理办法。通过板栗古树的保护、经营模式的创新和休闲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遗产保护问题。
而在进一步加速板栗产业的发展上,当地政府同样不遗余力。
2013年1月,宽城县21亩板栗基地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3年11月,由宽城县承担全国板栗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专家考核组的考核。
示范区建立了以《京东板栗综合标准》《板栗栽植技术规程》《板栗嫁接技术规程》《无公害果品——板栗生产技术规程》等多项标准构成的标准体系,并通过宣传、培训、示范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宽城县板栗栽培标准化的普及推广。
当地创新了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等标准化管理模式,创新了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立体栽培模式,实现了示范区高标准建设。
全新的板栗产业化经营模式,则以当地板栗加工企业为龙头,成立板栗合作总社,下设以乡(镇)、村为单位的板栗合作分社,由公司制定统一的管理技术规范指导板栗生产。这种发展方式促进了板栗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