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增北航“月宫一号”等34家科普基地千龙网 2017-05-22 |
千龙网北京5月22日讯 5月21日,2017年北京科普基地命名活动在民族文化宫开展,活动由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和北京市科普基地联盟承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 等34家单位成为了北京市科普基地的新成员。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在讲话时介绍,北京市非常重视科普工作,大力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持续开展了北京市科普基地申报命名工作,实现了科普基地的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成效显著。目前,北京市命名科普基地已达371家,其中2017 年新命名34家,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社会机构。371家科普基地场馆(厅)建筑面积、场馆(厅)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43万平方米和158万平方米,年参观人数达8000万人次。北京已逐步形成以中国科技馆等综合性场馆为龙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为补充、综合性与行业性协调发展,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科普基地发展体系。
2017年,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经评审公示,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的“智能技术与装备展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北京明宇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活的3D博物馆”、北京乾禹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蝶语(北京)昆虫博览园”等34家单位成为了北京市科普基地的新成员。
截至目前,北京市科普基地达到371家单位,包括科普教育基地313家,科普培训基地10家,科普传媒基地31家,科普研发基地17家。逐步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为补充,“综合性与行业性”协调发展,“既面向社会公众又面向目标人群”,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科普基地发展体系。
北京市科普基地在支撑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新命名的34家科普基地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普投入,企业类型的科普基地占基地总数的40%;二是基地领域与生态环保等热点结合紧密,在进一步支持相关公共事务政策实施上发挥作用;三是新技术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科普传播更生动有趣、更贴近生活。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科普能力建设,通过“科普教育、科普研发、科普培训、科普传媒”四类科普基地的命名,有效支撑了首都科普能力的提升,调动了社会各类组织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为服务社会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刘帮勇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