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竟如此厉害?来看看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明星”

科技日报 2017-08-29 作者:高博

  视觉中国

  8月27日,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闭幕。会展中心的展台上,屡有机器神迹挑战人类神经,外行看得热闹,内行看得心惊,忍不住一拍桌子:机器竟如此厉害?

  53根手指的弹琴怪

  扮酷指数★★★★★ 智能指数★★★★★

  它圆睁双眼,满口白牙,一表演,观众也是目瞪口呆。忒傲·绰昵口(Teo Tronico)是意大利人研制的弹琴机器人,此次巡演北京,会展中心给它辟出了宽阔的琴台和观众场地。

  忒傲·绰昵口十分丑陋,但很精神。它塞在一身西服里,坐在轮椅上,瘦弱如霍金,有类似于ET的大眼睛和永远外露的两排大牙——你从没看过钢琴家是如此造型。它的一脚踩在钢琴踏板,双手置于键盘。实际上不算真正的双手,是53根手指的一排。领头袖口还露出了一两根电线头,什么玩意儿嘛。

  然而一弹起来,听众不得不说,人不可貌相,有两把刷子。我们以前也听过自动演奏的钢琴,那叫一板一眼,拍子倒是都不错,就是觉得挺僵硬,一听就不是活人弹出来的。但忒傲·绰昵口的演奏不一样,挺活泛,水平高低不论,至少听着不烦。听到这一首,是一百年前酒吧里那种欢快小调,有点复杂,不过反正机器手无须横移,指节弯曲就行。机器边弹能唱,扬声器里传出沙沙的活跃的男性电子音。

  据介绍,曲谱是用软件倒进电脑里的。机器人的手指还不能覆盖整个键盘,但下一代就可以了。到时候,就算人类四手连弹,也比不上它驾驭复杂曲谱的能力。虽然我们看不惯这种作弊手,但作为一名机器人,使用点绝招也是理所当然。

  有了这样的机器人,酒吧不需要雇人驻唱了;自己家里办Party,也能请个机器人来伴奏。对钢琴经销商倒是个好消息。

  翻译机器人陪你开会

  扮酷指数★★★★ 智能指数★★★★★

  开国际论坛,一般要发同声传译设备。观众每个人手持一个小同传接收器,连着耳机,听汉语就拨到1频道,听英语拨到2频道,听同传人员的广播。

  但此次大会论坛上,观众不用戴耳机了。屏幕上跳动着一行行汉字,那是机器一边听同传翻译的语音,一边打出的字幕。用的是科大讯飞的技术,语音转换成汉字。

  机器翻译字幕的质量怎么样呢?以下是从照片里抠出来的实录:“自动化对欧盟劳动力需求产生的积极的进效应。根据去年的我特勒支大学的研究。自动化会降低生产生产成本。降低会带来产品价格的下降。产品价格下降会提高好,产品需求提高,会增加就业。这和之前政府所做的演讲观点一致,也就是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发展,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里面的错漏累赘,都没改动。乍看不过尔尔。但机器能迅速识别语音,延迟不过二、三秒。一开始是黄颜色的片断文字,未组织成句,之后变成固定的白颜色句子。

  头一次听这样的论坛,记者觉得挺新鲜,有点像是看原声电影。耳朵和眼睛各司其职,比起以前戴耳机要舒适。据说现在多语种机器翻译突飞猛进,或许明年开大会,连同传翻译都不用来了。

  “姚明”陪你打篮球

  扮酷指数★★★★ 智能指数★★★

  近些年,羽毛球受欢迎程度超越了乒乓球。怪不得一家中国企业带来的机器人打羽毛球,能吸引上百号人围观。

  这是一块一平方米大的有轮平台,一支机械臂手持球拍,将工作人员打来的球准确地抽回去,无一落网。机器人的“眼睛”能在对手击球后迅速找球,并判断轨迹,在1秒内开始移动,在适当的位置适当的时间转动机械臂。

  它不算是仿人机器人。拍子离地一米高,只能接球,不能扣球。而跟它玩的工作人员也一直没有扣球,所以无法检验它的极限反应能力。它至少能陪你一拍子一拍子吊高球,直到时间尽头。

  同一家公司展出的高仿真人投篮机器人“姚明”,是另一个路数。这位机器“姚明”,跟真姚明一样高,一个体型,一样肤色,同一张脸。唯有头发乱糟糟的不像。

  “姚明”单手端一个篮球,一伸胳膊,球能准确入篮。机器视觉分析篮筐的高低远近,试着投球,根据球的轨迹调整力量。

  当然,机器“姚明”还没发展到能上台比赛。这几年,双足行走机器人进展迅速,能上场对抗的篮球机器还是大有希望的。等机器能打篮球的一天,人类很可能就没戏了,跳也跳不过它,撞也撞不过它,NBA噩梦成真。

  葡萄破了皮,机器人缝上

  扮酷指数★★★★ 智能指数★★★★

  早就听说机器人能做手术,此次展会,也有机器人现场做手术。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达芬奇”机器人来了一次急救演示。一颗普通葡萄躺在手术台上,外皮被撕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口子。“达芬奇”的两只机械爪,像是小号的蟹钳,牵拉这块外皮到原位,再用弯弧的缝合针带着线穿过裂缝,一针针缝合打结。受伤的葡萄大致被复原,细密的针脚安慰了观众的心灵。

  “达芬奇”是医生控制的机器。它有一个医生控制台,医生头伸向一个屏幕,观看放大的手术创面;左右手分别伸进左右控制“手钩”。手的动作微缩到手术端的一对“蟹钳”上,但手的颤抖会被忽视。

  有了“达芬奇”,医生可以松一口气去做微创手术。在人体内部的狭窄空间,手艺一般的外科大夫也能放心大胆地操作。一台高级的达芬奇要卖两百万美元。现在中国已经买了几十台,做了1万多例手术。可以心脏不停跳地情况下做心脏搭桥。

  机器人很善于替人钻进狭窄的空间。大会上展出了一款水下机器人,体型相当于大一号的橄榄球,可以在水下灵活移动,并且拍摄。这种机器人已经用在水下考古,先帮人侦探沉船内外有没有可疑的东西,确认了人再下去。考古学家在甲板上轻轻松松就把活儿干了。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