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会带来人类危机吗?业界领袖头脑风暴

环球网 2017-08-30 作者:张之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AI会否取代人类,带来危机?随着马斯克马云、李开复这些科技领袖陆续提出质疑,近期环绕AI的争论不绝于耳。太和智库举办的“太和文明论坛”人工智能分论坛,邀请业界各方专家就此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思辨与讨论。记者节录部分内容,将其中七项观点写于以下。

  一、害怕AI取代人类?铁锤就是比手硬,我们才需要它,不然就用手来钉钉子了。所以人工智能当然要比我们聪明,我们才会需要它。(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潘天佑)

  二、所有技术的进步,都是人类进步的延伸,AI只不过是人脑的延伸而已。我们之所以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恐慌,是因为过去我们的工具,所有功能的延伸都是要受脑子的控制,所以没有觉得很慌张,只是觉得一个锤子变得更好用了,它是在我们大脑的控制之下。但现在是在脑子上面做一个工具,这就会让人家觉得是不是超出我们大脑的控制,我们的人脑是不是很危险?再怎么样,它只是代替人脑的一个工具而已,没有什么值得恐慌。(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丁一凡)

  三、我们会发现技术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是有加速度的。以前我们举的例子都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等等,这些都是很漫长的发明。活了五十年,我已经经历过很多计算机的浪潮,比如邮件普及了、计算机普及了,后来来了互联网、手机普及了,这些都会更快地变成一种现实。因此,人类最终都能找到与之相处的方式。另一方面,对人工智能的超前忧虑或者是超前想像也是非常重要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副总裁商容女士)

  四、虽然我们公司只是做一般商用机器人,但是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非常强大的机器人,所以在我们商业公司里面,内心还是有很多敬畏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上,有两项令人敬畏的技术要值得注意,一个是超级人工智能,另外是超级人工智能,是否能跟一个强大的机器人本体相连接?超级人工智能包括AlphaGo,它探索一些人类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领域。毕竟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机器的历史在那个速度里面做更多时间段的尝试,会有新的决策方式。他的决策方式,若我们无法了解的话,会对人工智能的适用环境受到限制,尤其是世界级的大公司,旗下实验室环境的建设适用性。(iRobotCity创始人兼CEO贺江涛)

  五、跟伦理有关的是,大家谈到机器人时,内心思考更多的还是一个生化的人型机器人。生化人是一定要深刻思考的,当生化人具备了超级思考,可能有一些分支性的探讨。我觉得对生化人公司本身要有等级制度,因为生化人可以用在服务业,可以用在医疗业,应该设计一个医疗业户口制度,比如器官的再造、部分躯体的取代,这部分探索是有益的,但是不能没有限制。(iRobotCity创始人兼CEO贺江涛)

  六、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原因在哪儿?前面任何一项产业革命,本质上来讲是工具。然而,AI其实是想代替人,而且是大范围的代替。它的可怕之处是,医生是一个职业范围,是庞大的人群;还有记者,纽约时报也开始使用机器人代替分析员写报告,而且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可靠,响应速度更快,当公司的报价出现问题的时候,他迅速分析上万家公司。整个大范围的实业潮肯定会发生,我认为可能是一个社会学范畴的问题,不是人工智能工程界能够解决的问题。(太和智库研究员、隆正互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杰)

  七、现场还有听众站起来回应表示,他认为,这样的未来是很好的,因为人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甚至不用那么多地工作,有更多的时间能够享受生活。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