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范围如此之大

新华网 2017-01-03

  新华网北京1月3日电(李海韵)1月3日,元旦假期过后第一天,华北、黄淮多地出现大雾,部分地区出现了能见度不足50米的强浓雾。早上6时,中央气象台也将大雾橙色预警升级为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这是中央气象台在2014年增设大雾红色预警后的首次发布。

  问:大雾红色预警发布的标准是什么?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大雾红色预警发布的标准是,预计未来24小时3个及以上省(区、市)的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且有成片(5站及以上)的能见度小于50米的特强浓雾; 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从实况观测来看,近日,华北、黄淮和江淮的大雾天气的范围和强度都在不断扩大和增强。今天上午,除了北京、天津外,河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中东部、安徽和江苏大部都出现了浓雾,很多观测站能见度不足100米。

  问:为何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大雾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弱风、高湿、晴空、稳定是大雾形成的气象条件。近期,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地面湿度较大,风很小,同时,大气层结稳定,夜间晴空使温度下降幅度较大,有利于雾的凝结形成。同时,霾中的颗粒物也加重了雾,颗粒物在湿度上升的条件下,经过吸收水分后直径会变大,促使能见度迅速下降,因此,雾和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是有联系的。

  根据最新预报,3日夜间至4日,华北中南部及黄淮、江淮等地仍有大雾和霾天气。预计4日至5日,受冷空气及降水影响,上述地区的雾和霾将逐渐减弱或消散。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