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极区成为更多“中国制造”的试验场

新华社 2017-03-08 作者:荣启涵

  完成度夏站区任务后,中国制造的各类工程机械和车辆在新修葺的中山广场拍“全家福”(3月2日摄)。在人迹罕至的南极大陆,极寒、极干燥、高风速等一系列严苛的环境条件,无疑让生存成为一种极限挑战。随着人类探索南极的脚步走得愈深愈广,在南极生活时间越来越长,对极区作业装备和后勤保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第33年,越来越多“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出现在站区运行和野外考察中。

  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全地形车完成工作后,在从内陆出发基地返回中山站的途中下陡坡(2月27日摄)。在人迹罕至的南极大陆,极寒、极干燥、高风速等一系列严苛的环境条件,无疑让生存成为一种极限挑战。随着人类探索南极的脚步走得愈深愈广,在南极生活时间越来越长,对极区作业装备和后勤保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第33年,越来越多“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出现在站区运行和野外考察中。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社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