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圈胡同:小楼聚春晖蝌蚪五线谱 2017-12-22 |
写在前面:一所旧居,一位故人,一段往事......『探故』系列专题带你找寻科学文化圈儿那些熟悉的背影。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名人故居更是我们触摸过去,感受城市温度的重要载体。2011年,梁思成夫妇位于总布胡同的故居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夷为平地。一时间激起无数争议和痛惜。
于是,便有了总布胡同后来复建的一排房子;有了2017年北京市关于保护名人故居,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号召;也便有个蝌蚪君精心策划的『探故』系列专题。
东罗圈胡同/蝌蚪君手绘
在史家胡同东段路南,有条十分不起眼的胡同——东罗圈胡同。它从北向南沟通史家胡同与干面胡同,长约360米。从地铁东四站下车,沿灯市口大街南行,拐进干面胡同,就能找到它。
《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载:“据传,因胡同形似罗圈而得名。”“东罗圈胡同”与“西罗圈胡同”,恰似自南向北叉开的两条腿,而这两条腿却是弯曲的,北京土语称之为“罗圈儿腿”。
图自百度地图
胡同口不起眼的标牌/ 蝌蚪君拍摄
东罗圈胡同南口有栋老楼---东罗圈胡同11号楼,建于1962年,这是一栋东西走向的的砖混结构单元式住宅楼,一共四层,挂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干面胡同宿舍”牌子。1962年,住宅楼建成,有二十九户入住。钱钟书夫妇、金岳霖、卞之琳、贺麟、夏鼐、李健吾、乌家培、罗念生、戈宝权等等一批非常著名的中国学界人物都曾住在里。
曾经的11号楼院门口/图自新浪微博 (博主3996645281)
①
钱钟书夫妇:他们的“围城”
1962年8月14日,钱钟书一家三口从东四头条1号的文学研究所宿舍迁居到干面胡同的新建宿舍,几年后,女儿钱媛结婚,女婿又住了进来,但并不拥挤。四个房间宽敞明亮,一家人其乐融融,是座温暖的“围城”。但他们的好日子也只过了几年。
钱钟书夫妇/图自网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杨绛首先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批斗、戴高帽子、剃阴阳头、扫厕所,杨绛经历了非人的待遇,但始终保持了沉静和乐观。她把厕所打扫得一尘不染,给有自杀倾向的同事郑土生写条子说鼓励:“来日方长,要保重身体;要耐心、冷静、坚强......”这何尝不是她自己的心声呢。
钱钟书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比杨绛晚了仅仅3天。但他头顶高帽子,胸挂着大牌,不见畏缩惶悚,一路高视阔步。他们的房子也被革命派两夫妇占去房屋两间。
1969年,钱钟书夫妇先后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生活清苦,体力劳动繁重,但两人乐观以对,杨绛的《干校六记》也成为经典。
《干校六记》封面/京东商城
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获准回京,但已无房可住。几经辗转,直到1977年,钱钟书夫妇才得以搬到南沙沟小区的宿舍。东罗圈胡同11号楼的旧居,那座“围城”,永远也无缘再进。
②
金岳霖:三轮板车上的哲学家
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自1962年11号楼落成就搬进去入住,直到1984年去世,再未离开。
有一段时期,“学部”人员必须天天按时上班,即使是年迈的顾颉刚先生、金岳霖先生都不例外,他们为了保证不迟到,只好乘三轮板车上班。
文革期间,金岳霖一度深居简出,不那么“积极要求进步”。后来听闻上头说他:“你要接触接触社会。”十分惶恐,已年过七旬的他只好请人每天蹬着三轮平板车带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如此坚持了两年,风雨无阻,直到得到讯息,上头已不介意才停止.....
晚年的金岳霖/图自网络
金岳霖先生终生未娶,但晚年却得梁思成、林徽因之子梁从诫侍奉在侧,1984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东罗圈胡同11号楼寓所安然离世,享年89岁。
金岳霖(1895-1984),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金岳霖在清华堂毕业后去美国留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游学。1926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
③
梁从诫:骑自行车的会长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这首诗脍炙人口,而诗的主人公就是林徽因刚出生的长子梁从诫。为了表达对《营造法式》修撰者李诫的仰慕之情,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给新生儿为他取名“从诫”,实有“望子成‘匠’”之意。
婴儿梁从诫和母亲林徽因/广东省立图书馆
但是世事纷乱,阴差阳错之下,梁从诫最后成为一位著名的环保主义者。他不像“名门之后”,倒处处透着“寒酸”。
他的“名片”都是废纸做成;赴宴自带餐具;从来不用纸巾。而不论是上街买菜,还是去上班、开会,梁从诫从来都是骑着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有一次,会场的门卫说什么都不相信他是参会人员,拦住他不让进,直到梁从诫掏出证件,才满腹狐疑地放行。
生活异常简朴的梁从诫/东南商报
2010年10月28日16时许,梁从诫因内脏器官衰竭在东罗圈胡同的寓所逝世,享年78岁。著名媒体人敬一丹这么评价他的葬礼:“连他的告别式都如此简朴”。她感叹:“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沙尘暴最厉害的那几年,我特别悲观。当大家都在叹气的时候,我看见有一群人在行动,由此了解到“自然之友”。我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那天,向梁从诫先生递交了加入“自然之友”的申请。我想,与其叹息,还不如做一点什么......”
梁从诫(1932-2010),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创办人、会长。
④
卞之琳:“看风景”的诗人
从1962年起,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卞之琳就在这栋四层楼宿舍的顶层2402房居住,直到2000年去世。
他曾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学生,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为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断章》中有两句,读起来别有韵味:
年轻时期的卞之琳和诗稿手迹/图自网络
图自网络
从山雨欲来的60年代初,到风雨如晦的文革十年,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万象更新,“站在楼上”的卞之琳始终淡然以对。2000年12月,卞之琳在2042房悄然长逝,享年90岁,他的诗篇、他的故事,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风景”。
诗人余光中去东罗圈胡同11号楼探望卞之琳/图自网络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被誉为百年新诗史上的第一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断章》《汉园集》等。
⑤
除了以上几位名家,东罗圈胡同11号楼还曾住过考古学家,中科院院士夏鼐
夏鼐/光明日报
著名作家、戏剧家李建吾
李健吾/中国作家网
著名翻译家、学者罗念生等等。
罗念生/图自网络
昔日,东罗圈胡同11号楼里大师云集,正暗合了罗圈胡同北口小院门的对联:昌时占幸福,仁里聚春晖。如今,早已残破的小楼正在修整,希望不久的将来,旧貌换新颜的小楼能让来此“探故”的人们感受它昔日的风华。
修整中的东罗圈胡同11号楼/蝌蚪君摄
责任编辑:李阳阳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