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jpg

耳朵能“听”出蛋白质结构突变

科技日报 2016-10-24

  科技日报华盛顿10月20日电 (记者刘海英)能想象吗,用耳朵也能研究蛋白质!一国际研究小组20日在线上杂志《Heliyon》发表文章称,他们研发出一种声处理技术,可将蛋白质数据转换成有旋律的乐曲,科学家经过一定训练后即可从中听出不同的蛋白质结构,从而发现异常突变。研究人员称,这一独特的研究手段为枯燥的蛋白质研究添加了一点儿趣味。

  一双慧眼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数科学研究需要用眼睛去观察各种图像、模型、图表,进而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在蛋白质研究领域同样如此。长时间下来,这样的研究会显得枯燥、乏味。如果在眼睛观察的同时,耳朵也能听听,这是不是会让研究更容易、更有乐趣一些?

  此次,芬兰、美国和英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一种称为超声处理的技术,将蛋白质数据转换成了有旋律的音乐。他们想知道:这些蛋白质数据听起来像什么?通过声音分析蛋白质有啥好处?人们是否能从中听出特定因素或异常数据?

  经过大量研究后,他们得出结论:听比看要容易,大部分人可以识别旋律之间的联系,其效果比预想的要好。而且,听音乐要比看那些复杂的模型、图表愉快得多,科学家们会更有兴致进行重复研究,对蛋白质进行反复分析。

  研究发现,科学家在经过一些练习后,就可以从蛋白质分子的“旋律”中区分出不同的蛋白质结构,发现异常突变。

  这一结合了生物信息学与声乐信息学的新技术,为生物学中复杂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手段。研究人员称,对蛋白质的研究仅是个开始,其他的分子研究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或许未来有一天,科学家可以倾听基因组,将诸多垃圾DNA的作用找出来。

  总编辑圈点

  人类听觉很“大度”,从20赫兹到20000赫兹都是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人类听觉也很“敏感”,假如有人打节拍时慢了千分之一秒,耳朵会比眼睛更容易发现真相。如此看来,听觉的确是人类拥有的功能强大的“天线”。可惜在科学研究方面,视觉早就扮演重要角色,听觉却刚刚得到重视。把蛋白质数据转化成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它给科学家们带来了好消息:如果眼睛看累了,那就让耳朵上场吧!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