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清长得像的人,科学家在猴脑里找到了答案蝌蚪五线谱 2017-06-07 |
来自美国的科学家通过监测猴子脑细胞的反应,准确地重建了人脸图像。
灵长类动物的大脑能以惊人的速度和较高的准确性分辨出不同的面孔,但研究人员对该现象的潜在机制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研究人员给猕猴看了人脸的图片,同时记录下它们大脑的活动模式。研究结果表示,这项成果能够促进面部识别算法的发展。
在早期研究中,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Doris Tsao教授及其同事使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进行监测,以此来计算大脑的哪些区域负责面部的识别。
他们发现,大脑中有六个区域涉及面部识别,所有的这些区域都位于脑部的下颞叶皮层部分。研究人员将这六块区域称为“面部补丁”。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面部补丁区域充满了特定的神经细胞(神经元),当人脸图片呈现在猕猴面前时,神经细胞发出的信号更强烈,而“看到”其他非人脸的物体则没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研究人员称这些神经元为“面部细胞”。
他们将电极插入猕猴的大脑,记录下面部补丁区域里神经细胞发出的每个信号。
发布在《Cell》杂志上的报告表明,面部补丁中大约有200个神经元,它们各自编码不同的脸部特征。当所有的神经细胞组合在一起时,每个神经细胞提供的信息使得猕猴大脑能够形成一个清晰的人脸形象。
Prof Tsao表示:“人们总是说一张照片抵得上一千个字。但我更喜欢说,一张面部的照片抵得上200个神经元。”
虽然这项研究的实验对象是猕猴,但灵长类动物之间关系密切,人类大脑也可能存在着类似的机制。
这一发现挑战了该领域其他科学家所持有的观点,即大脑中的每个“面部细胞”都能识别特定类型的脸。
很显然,这项研究可以用来设计面部识别的机器学习算法,当然还有更多其它广泛的用途。
Chao教授表示:“或许有一天人们可以将这项技术应用在法医学中,调查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证人的大脑活动来重建犯罪分子的面孔。”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听说,科学家给老鼠立了个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