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大提速, 网民获得感越来越强

科技日报 2017-01-13

  到2020年,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系统性突破,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信息产业收入规模预计达到26.2万亿元,并且实现民生保障服务等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给出了各部门在“十三五”期间建设一个战略清晰、技术先进、产业领先、安全可靠的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介绍,《规划》确定了6大主攻方向、10大任务、16项工程、12项优先行动和6大政策措施。

  虽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宽带中国、5G、IPv6、网络安全等关键词在《规划》中被屡次提及,但信息网络作为这些新技术的承载所占篇幅最大。而对于基础性战略资源的大数据,《规划》更明确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为行业企业把握未来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信息惠民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共享共用

  “大数据”思维及技术创新正在猛烈、深刻地颠覆传统产业形态,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财政对大数据产业的研究及扶持资金规模空前且不断增多,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政务服务创新不能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却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突出短板。

  为此,《规划》中明确,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曾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以提案的形式呼吁政府开放数据的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被业界称为“中国公开数据建议第一人”,他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是数据开放的第一步。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开放、共享,是我国实现数据社会化的基础,对政府治理和便民服务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科曙光总裁历军认为,“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要在产品和技术层面为信息共享提供基础支持、在标准与安全层面进行积极探索、做好政策指导和行政协调。

  “失去了安全性,信息共享就会舍本逐末。脱离了标准化,孤岛难以被打破,数据难以运转。”历军强调,“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共享,跨地区、跨领域的共享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对推动信息共享共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据资源共享开放行动”被《规划》列为12项优先行动之一,并将目标具化为:到2018年,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和开放平台,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实现民生保障服务等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专注数据研究多年的独立分析师李军说:“数据资源作为核心资产,如何开放与共享是一直颇有争议的话题,当前世界各国都处在探索之中。《规划》不仅明确提出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的目标,更针对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探索培育数据交易市场、突破大数据关键技术瓶颈等事项有具体的涉及,对我国大数据产业链上各类企业更是重大利好。”

  提速降费 解决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

  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陆海空天一体的网络空间,是《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其中,《规划》特别强调了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对此,庄荣文表示,近年大力推进提速降费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很多网民感觉还有差距,获得感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为此,“提速降费”行动将延续至“十三五”时期,实施网络扶贫、普惠性在线教育等优先行动亦被写入《规划》中。

  与此同时,《规划》明确将推进宽带接入光纤化进程,在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98%的行政村将实现光纤通达,有条件地区提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兆比特以上的灵活选择。

  固定宽带之外,高速无线宽带的普及在《规定》中被冠以“深入”一词,除了在实现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盖、在城镇热点公共区域推广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针对全球通信主流运营商和关键厂商重兵投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规划》明确2020年完成技术研发测试并商用部署。

  李军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与强调网民数量相比,这些内容更直接体现了我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实力。当然,相关的行业、企业也应该能从国家对此加大研发支持力度,推动北斗系统等在国家核心业务系统和重点领域应用部署觅得商机。”

  据了解,作为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保障,《规划》进一步针对北斗系统的建设提出要求,将其列为12个“优先行动”的一部分,希望到2018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到2020年,建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补齐短板 构建开发核心技术的生态环境

  当网络空间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无处不在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产业生态系统不完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短板已是如刺在背。

  为此,《规划》提出制定网络强国战略工程实施纲要,以系统思维构建新一代网络技术体系、云计算体系、安全技术体系以及高端制造装备技术体系,协同攻关高端芯片、核心器件、光通信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关键网络设备、高端服务器、安全防护产品等关键软硬件设备。

  《规划》中再次强调要完善开发核心技术的生态环境,针对底层芯片、核心器件与上层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强调增强适配性。“《规划》针对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目的是为我国构筑新赛场的先发主导优势。在提出重点突破信息化领域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以及非对称技术的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打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通道。”李军说。

  《规划》提出,加强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区块链、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布局,加快构建智能穿戴设备、高级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终端产业体系和政策环境。李军提醒企业及相关投资机构在研究关注这些技术时,也要保持清醒,量力而行,避免在新技术、新趋势的热潮中迷失。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