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减排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

科技日报 2017-02-15

  近日,一项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技术通过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这项成果名为“基于炉内脱硫和低氮燃烧的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由太原锅炉集团和清华大学岳光溪院士团队合作研发。该技术主要针对中小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通过炉内高效脱硫和低氮燃烧,使锅炉出口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直接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形象地说,新技术是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清华大学团队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说,现在的燃煤锅炉要想达到超低排放,必须在炉后加装一套复杂的脱硫脱硝设施,而新技术通过燃烧主动控制就可直接实现超低排放,能极大降低设备投资、运行成本。

  近年来,中国各地雾霾频发,燃煤被认为是重要来源。为此,各地采取积极措施在燃煤电厂大力推行超低排放改造。随着大型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逐步完成,中小燃煤锅炉的污染排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一个难点,此项新技术为中小燃煤锅炉实现超低排放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太原锅炉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山东、山西的两个电厂投入运行,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对这两台锅炉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不需采取任何炉后环保措施,锅炉能够直接实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超低排放达标,即二氧化硫35mg/Nm3以下、氮氧化物50mg/Nm3以下。而传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这两项指标均在200mg/Nm3左右。

  我国热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评价说,循环流化床技术本身是从国外引进的,但是通过这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国外所能达到的水平。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