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真空隧道列车:理论时速2000公里民营企业家大胆设想 院士呼吁国家立项支持 科技日报 2017-04-25 作者:宦建新 |
4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乐嘉陵和众多专家不约而同来到舟山普陀。他们都为世界第一条跨海真空悬浮隧道而来,对跨海旅游真空飞行巴士进行技术研讨——世界首条海底真空隧道的建造呼之欲出。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大胆设想
2014年提出建造世界首条跨海旅游真空飞行巴士,是刘子忠的大胆想法。作为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忠因这个决策而走上科技创新前沿,站在建造跨海水下真空隧道的世界新技术的风口。
“他是烟台人,是烟台到大连的海底隧道建设让他有了这个想法。”九州动脉副总经理王敬国说,刘子忠的目标坚定:建造世界首条海底真空隧道,以海底真空旅游飞行巴士的建设为跨海旅游先行先试。为此,他组织研发团队,由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专门人才研发攻关,目前已获得多项专利。
海底真空旅游飞行巴士,就是跨海悬浮隧道真空列车。主要采用水下桥隧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以及真空技术。水下桥隧技术,是一种在水中悬浮的管状隧道,通过控制管道自身的重浮比,依靠浮力支撑隧道约90%重量。采用真空管道及磁悬浮列车技术,可减少管道内90%的空气阻力,大幅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大幅减少空气噪声。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基于我国这一领域技术的积累。近20年来,我国水下隧道建设迅猛发展,目前已建成各类水下隧道工程超过500座。
建“第五代交通工具”有哪些难点
跨海通道突破了传统的海运方式在天气等方面的制约,理论速度可以超过2000公里/小时,是一种可以全天候运行的交通通道海底真空列车(飞行巴士),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继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之外第五代交通工具。
20世纪末,时任中科院院长的路甬祥就提出建设中国悬浮隧道阿基米德桥的构想。2004年两院院士沈志云又提出建设真空管道高速交通设想。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建成世界首条真空管道交通实验系统。而美国公布了建设真空管道列车的方案。
目前,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已完成了舟山海底真空隧道初步方案研究。项目负责人贺维国说,普陀海底真空隧道将采用盾构加水下桥技术建造。如果建成,将是国内最长的海底隧道,全长10公里,也是世界首座水下真空隧道。其挑战主要是快速、标准化海底隧道修建技术、真空隧道的防渗技术、真空隧道真空的实现及结构设计技术、实现隧道内列车高速运行,隧道的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等。他认为,利用国内现有技术,能够实现水下真空隧道的修建。真空隧道断面较小,通过对现有水下隧道技术的改进,可以大幅降低建造成本,加快建设速度。他坦言,仍有不少技术难点和新工艺,需要提前开展相关专题研究与进一步论证工作。
中科院院士孙钧说,建设海底真空隧道主要是水下桥隧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以及真空技术的集成创新。我国建造海底真空隧道列车在技术上基本没有问题。他同时提出,可分别建设时速600多公里超高速和时速80公里的中高速列车,作为首条试验线进行探索。
未来,福建到台北或许只需13分钟
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国家相关部门何时能立项。为此,孙钧等三位院士及专家呼吁争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批准立项支持。
专家认为,海底真空旅游飞行巴士的建设,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增强国力的重大举措,具备科技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必将引起世界关注。普陀区委书记张立军说,看起来是异想天开的事,其实是科技的创新,我们愿为科技创新提供舞台,更愿意为这个项目先行先试。
专家介绍,大连到长海、蓬莱到长岛、平潭到南海乡、北海到涠州岛等地方也都可选址成为试验线。他们认为,建设首条海底真空隧道试验线意义重大,可以为我国大连到天津、大连到烟台的海底隧道作出示范。未来,福建到台北180公里只需13分钟……或许几年后,我们将亲眼见证世界首座阿基米德桥,亲身乘坐世界首个真空管道列车,亲自体验磁悬浮带来的超静音感受,见证高科技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