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遥感卫星很忙科普中国网 2017-05-12 |
今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应环保部应急监测申请,紧急调度在轨卫星,利用高分四号卫星,连续多日监测不同时间段太湖蓝藻水华变化情况,同时利用高分辨率卫星进行精细观测,为太湖水质监测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近年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太湖蓝藻的生成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已成为太湖水质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为太湖蓝藻暴发的发生规律和演变趋势提供了研究基础。
这只是该中心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执行防灾减灾应急任务的一个缩影。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目前负责运行管理着15颗在轨陆地观测卫星,建成了多星综合管理系统,拥有完备的陆地观测卫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和一整套卫星监测、数据回传、资料分析技术,为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天眼”。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该中心主任徐文说。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决策指挥、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环节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该中心在满足日常观测需求基础上,积极发挥在轨卫星的最大效能,为我国及国际提供了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应急观测和数据服务。
该中心成立了专业灾害监测研究团队,通过制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监测预案》与《重大自然灾害卫星应急遥感监测流程规范》,完善卫星测控运行管理机制,加强灾害监测方法、技术的研究,从制度、技术、人员、卫星资源等方面保证了重大灾害监测的需求。2016年以来,中心执行应急监测服务任务39起,紧急安排卫星成像195次,向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20余家用户单位,提供应急服务数据3203景,平均应急响应时间不超过1.5小时。
在国际灾害监测领域,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是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组织之一,我国于2007年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资源卫星中心作为我国对CHARTER组织开放的空间数据提供单位,负责为全球自然灾害发生地区提供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同时在CHARTER机制内承担紧急事务官员职责,在值班期间负责为受灾地区安排调度适合灾害监测的世界卫星资源。迄今为止,该中心已经进行国际值班49次共8200多小时,处理全球重大自然灾害37起,为受灾地区提供了大量遥感数据。该中心还通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外交部等组织机构,在日本地震、厄瓜多尔地震等灾害中,为相关国家提供了国际援助,提高了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在国际的地位和作用。
(科技日报北京5月11日电)
责任编辑:李阳阳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