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如何“服务”考生科学网 2017-06-07 作者:陈彬 |
在每年的6月初,伴随着数以百万计的高三学生步入考场,“高考”总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中心议题。作为一场关乎广大考生的人生命运的考试,社会各界自然要想尽办法保障考试的顺利进行。于是乎,包括各种高科技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都被用到了高考的保障工作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科技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在对考生的监督方面,即防止考生作弊。在这项工作中,已经汇集了包括无人机、电磁屏蔽、全球定位、无线电监测、金属探测等在内的众多高技术,几乎要将考生置于全面无死角的监督之下。
当然,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这样做是完全有必要的。但的,当我们利用高技术对考生“全面监督”的同时,是否考虑过高科技同样可以为考生带来方便呢?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在这方面我们的反应却似乎有些迟钝。比如,目前对于考生的身份识别依然以纸质的准考证为主,如果准考证遗失,就会给考生进入考场带来很多麻烦,甚至直接导致考生无法考试。然而,包括指纹识别等在内的众多技术,完全可以充当传统识别手段失效时的应急补救措施,但我们应用的却很少。
再比如,目前的英语听力考试普遍采用的还是故障率相对较高的录音磁带放音方式,每年也都会有考生抱怨英语播音质量不佳,甚至某些严重的播音事故也时有发生。然而事实上,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放音技术已经日新月异,技术含量更高的其他播音方式应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我们是否可以将大数据应用到学生高考后的志愿填报过程中?是否可以利用某些模拟技术环节考生的考前紧张?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讨论,但类似的讨论,我们开展得并不多。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出生这一现象,一个原因在于高考作弊是全社会都关注的焦点话题,如果有失,社会影响巨大;如果做得好,也更容易“出彩”。而对考生的服务既不会有太大的社会关注度,同时也不容易”出彩“,这就导致了组织者在这方面缺乏积极性。
除此之外,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还在于面对考生时,高考组织者和社会公众究竟是站在监督者的角度,还是服务者的监督,视角的不同决定了行为方式的不同。要知道,当每一位考生怀揣梦想走进考场时,我们既有权利要求他们公平竞争,也有义务确保他们更好地实现他们心中的那份梦想。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