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12-28 |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统开通5年来,形成了北斗完整产业链,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正在催生。
“五年前,国内没有一片国产北斗芯片,现如今,已有坚强的‘北斗芯’。” 据冉承其介绍,目前我国国产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
与此同时,北斗系统在行业区域的应用也逐渐显现规模化效益。冉承其透露,目前北斗系统已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正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480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相比2012年,2016年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公安出警时间缩短近20%,突发重大灾情上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应急救援响应效率提升2倍。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累计救助渔民超过1万人,已成为渔民的海上保护神。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已用于精细农业、危房监测、无人驾驶等领域。”
过往“高大上”的北斗系统如今也更加“接地气”了。冉承其透露,世界主流手机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北斗正成为标配。共享单车配装北斗实现精细管理。支持北斗的手表、手环、学生卡,更加方便和保护人们日常生活。“以北京为例,33500辆出租车、21000辆公交车安装北斗,实现北斗定位全覆盖;1500辆物流货车及19000名配送员,使用北斗终端和手环接入物流云平台,实现实时调度。”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冉承其表示,我国计划于2020年底,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基于北斗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据悉,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突破2118亿元,其中北斗贡献率超过70%;预计2017年超过2500亿元,北斗贡献率可达80%。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