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力波“刷屏”看科普信息化的力量

光明科技 2016-04-12

  如果你是一位科幻迷,“引力波”这个词并不陌生,在很多作品里,已经有它的身影,但是真正将“引力波”一词变成大众熟知的热门词汇,还要归功于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团队,2月11日,他们向全世界宣布发现了引力波——按照科学家的说法,这是人类第一次能够“听”到宇宙的“声音”。

  “引力波”为什么能够迅速占领各大媒体头条,成为高关注度的科普事件?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事件本身具有突破性的进展,里程碑式的科学发现令人瞩目;二是LIGO团队探测引力波的故事戏剧性十足,而一个世纪、几代人的孜孜探索,让读者感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三是关于引力波的科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层出不穷,很多10万+、百万+的微信科普文章诞生。

  

 

 

  从引力波“刷屏”观察科普信息化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LIGO项目团队中的中国科学家第一时间解读,也给了我们很多第一手的信息。就在引力波被发现的新闻公布不久,一场约2000人互动的引力波讨论在“科学来帮忙”的8个微信群同步展开,这场讨论邀请了分别来自美国加州的陈雁北和德国的胡一鸣两位“引力波”项目参与者,中美德三地的互动讨论吸引了很多媒体、科学爱好者的目光。翌日,各大主流媒体都发布了这场讨论的内容。

  无论是广义相对论的魅力,还是LIGO团队的成功实践,都与普通人的生活距离遥远,“引力波”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科普的力量。从“引力波”的科学传播来讲,中国的科普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在“引力波”新闻公布之时,我们能够用文字、图片、图表、动画、漫画等各种丰富的手段,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各种渠道进行科普解读,主流媒体也拿出重要版面、位置进行推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责任编辑:优优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