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台风接踵而来,原因何在?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6-11-18

  【科普小博士】

  作者:何孟洁(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今年台风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首个台风生成晚,但秋台风登陆我国的个数偏多,且地段偏南。

  据国家气象中心统计,今年7月1日至11月15日,24个台风接踵生成,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而且10月中下旬,又有两个秋台风接连登陆我国,为近10年来首次。截至11月15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8个台风登陆,比常年偏多了1.3个左右,登陆台风多,主要登陆点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地,且登陆强度强,平均强度达到13级(常年平均强度12级)。

  这些特点,应该归因于“厄尔尼诺”向“拉尼娜”状态转换。今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结束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8月以后,中东赤道太平洋已经形成了海温偏冷的状态,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温偏高,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对流逐渐活跃,这些都为台风的生成发展提供了“温床”。暖海温主要偏重在西太平洋地区,比较接近南海,因此这些区域台风更加活跃。

  资料显示,受“拉尼娜”影响的年份,秋季台风通常相对活跃。历史上由“厄尔尼诺”转为“拉尼娜”的年份,由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海温容易偏高,因此秋季台风个数占全年的比例也偏高。除1973年和2010年外,其余5年秋季台风生成个数均占全年总数的一半以上;除1983年和2007年外,最大风速超过12级的台风个数占生成个数的比例均超过50%,其中1973年甚至达到100%。在秋季后期,7年中最强登陆台风是2010年10月23日登陆的第13号台风“鲇鱼”,登陆时最大风力达12级。

  秋季台风移动路径偏南,强度相对较强,易与北方南下冷空气相结合,形成台风倒槽,给台风北部地区带来极强的风雨影响,灾害损失更为严重。因此,虽然主汛期已过去,但华南沿海地区需高度关注防台风工作,建议强化气象、水利、国土、城建等多部门沟通和应急联动,做好城市防涝防风,防台风风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网-《光明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