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干旱地区:全球变暖须控制在1.5℃内

科技日报 2017-05-03 作者:杜英 邸金

  “巴黎协议旨在将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幅限制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的2℃以下。但是,鉴于近期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势,我们发现只有湿润地区能接受这个目标,而干旱地区将承受更大变暖风险。将全球增温控制在1.5℃目标内是必要的。”近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平领导的课题组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发表的最新科研成果这样指出。

  该研究称,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干旱半干旱区升温比湿润区高20%—40%,但其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只有湿润区的约30%。“占全球陆地面积42%的干旱半干旱区养育着世界38%的人口,且主要分布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全球升温2℃,干旱半干旱区将承受玉米减产、地表径流减少、干旱加剧和疟疾传播等气候灾害。”黄建平解释说。

  “贫穷落后的干旱半干旱区虽然排放的温室气体微不足道,但其承受的气候灾害却比高温室气体排放的湿润区发达国家严重得多。”课题组成员于海鹏说。观测结果显示,干旱地区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增暖,而由于生态系统脆弱,它们面临着更为可怕的土地退化与荒漠化风险。

  该研究不仅从观测和气候模式资料中发现了上述现象,还从理论上提出了造成上述现象的能量平衡机制。通过预估表明当未来全球平均升温达2℃时,湿润区升温仅为2.4℃—2.6℃,而干旱半干旱区增温或达3.2℃—4℃,比湿润区多约44%,而气温增高所导致的玉米减产、地表径流减少、干旱加剧和疟疾传播等气候灾害在干旱半干旱区最为严重,从而进一步扩大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