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一增一降见节能

人民日报 2017-06-16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每年接待的观众逐年递增:2012年,国博接待500多万人;2016年参观人数升至760万人。

  2012年,国博在能源上的消费支出达4000万元;2016年,这一数字降至2800万元。

  一边是参观人数的逐年增长,一边是能源消耗的不断下降,一增一降间,折射出国博管理理念的转变、服务水平的提升。

  “国博的节能始于高起点,馆长吕章申是清华大学学设计的,在新馆改扩建设计和建造时就强调节能理念,注重节能技术的运用。近些年,我们又将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手段投入到节能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博副馆长李六三说。

  国博收藏文物139.7万多件,其中包括不少稀世国宝。这些历史瑰宝、文化珍品对馆内温湿度要求十分高。李六三介绍,要在保护好文物、保障馆内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节能,并非易事。为此,国博于2012年专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最大程度地挖掘节能潜力。

  节能从节电开始。除了对公共区域的灯光设置“阴天模式”“开幕式模式”等模式以节电外,国博还在空调等大功率用电设施的节能上下功夫。

  国博共有170台380伏的空调机组,之前均按恒湿恒温设计,且均为定频送风机。为最大限度节电,从2013年开始,国博陆续对空调机组进行变频改造,增加变频就地、远程启动等功能,实现不同区域机组根据各自情况,在满足不同文物对不同温湿度、洁净度、空气新鲜程度等运行参数的基础上调节变频器频率,从而节约能源消耗,实现空调机组节能高效运行。

  2013年至2016年,国博共对105台空调机组进行变频改造,总投资245.2万元,年平均节约电费323万元,投入当年就收回了成本。“简单地说,通过变频改造,空调机组就不用老在同一种状态下工作,而是根据实地需求灵活高效运转,从而降低耗能。”国博设备管理处楼宇自控科科长吕大伟说。

  同时,国博对热力站、制冷站分别进行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使制热、制冷更加智能化,以最大限度地节能。在热力站完成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后,一年节约热力费近70万元,而投资仅为30万元。

  除了节电,国博还“多管齐下”节水。国博在全馆所有卫生间水龙头安装节水限流器362个,通过减小流量,增加出水压力,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同时节约水资源。“在相同时间内,节水限流器的出水量比加装前节约30%,大大减少了水的浪费。”李六三说。

  为了充分利用雨水,国博建立了3个200—3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收集全馆楼顶雨水,用于卫生间冲厕和楼顶绿化灌溉。自2015年投入使用以来,3个雨水收集池共回收利用雨水近万吨。

  推进节能降耗,离不开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此,国博先后制定了《节约资源能源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实务规程》等规章制度,对如何节能立下“规矩”。“要是发现有人下班后不关灯,这个部门就没有年度安全奖励了。我们在安全管理与节能上推行连带责任,效果很好。”李六三介绍。

  在教育馆内工作人员树立节能降耗意识的同时,国博还发挥博物馆的“窗口”功能,不时向参观游客发放节能宣传册,以增强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形成馆内外共同推进节能降耗的合力。

  “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在精细化管理上做文章,利用最新节能技术,挖掘节能潜力,实现国博的绿色运行。”李六三说。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