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避免“遭雷劈”?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7-07-31

  夏天不仅带来了酷暑,还带来了频繁的雷电天气。每年4月至9月是我国的雷电天气高发期,其中在5月至8月雷电最为密集,带来的灾害也更为突出。雷电天气带来的灾害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那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这些灾害呢?

  雷电预警信号可分为三级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雷电预警信号的分级,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根据气象局发布的雷电预警信号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据中国气象网报道,雷电预警信号为黄色表示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且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雷电预警信号为橙色表示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雷电预警信号为红色表示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雷雨天如何避免“遭雷劈”?

  雷雨天气会给人们带来诸多灾害,导致事故频繁发生。据新华社报道,大连一位气象节目主持人手持雨伞出镜录制节目时恰好遭遇雷击,险些受伤。专家提醒,强雷电天气切忌持金属物在室外停留,要尽量避免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和电器的接地线等,不要在雷暴天气里接听和拨打手机。

  此外,据《江西日报》提醒,雷雨天来临时,大家应尽快躲进有防雷设施的建筑内,关闭门窗;不在大树底下避雨;不靠近建筑物的外墙和电气设备;远离天线、电杆、旗杆、高塔、烟囱等;不在水边、田间停留;不要奔跑、骑摩托车、自行车和进行球类运动;野外遇到打雷,应双脚并拢蹲下。(战秀芹)

  本文由中国气象局科普中心王海波教授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