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9.jpg

霜降

光明日报 2017-10-24 作者:徐廷华

  霜降节气,首先想到的是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这首《枫桥夜泊》诗,除了是写霜降景色上佳之作外,它还被谱成曲,许多歌手曾为之传唱,风行一时,颇有影响。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露水结成霜。俗语说:“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因此人们相信,如果霜降这天有霜,来年就会有个好收成。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关于霜降的第一候,一种说法是,人们在这个节气中捕获猎物,以兽祭天;另一种说法是,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之后再食用。随后,在黄河流域,树叶开始枯黄掉落,蛰虫也开始伏在洞穴中,准备进入冬眠。

  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深秋的夜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层被,散热很多,气温常会骤降至零度以下,水汽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的霜花。

  古人留下不少写霜降的诗。

  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曰:“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白居易在《村夜》诗中写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丛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门前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在一望无际的荞麦田上,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白《静夜思》,则别有一番意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虽非霜降日所写,但月是秋日明,所以必定写于深秋,望天宇湛蓝,皓月当空,月色如水,自然引起诗人的丰富联想。

  霜降时节,百花凋零,唯独菊花盛开,争奇斗艳,“撑住残秋是此花”。无怪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诗人们面对草木枯黄的暮秋景色,自然要托菊言志,借菊抒怀。晋代陶渊明,有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代元稹的“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脍炙人口。

  宋代李弥逊《晚秋即事》一诗写菊花也颇独到,诗云:“霜树今无一叶留,日边云暗使人愁。独怜扬子湾头岸,犹有黄花恋晚秋。”虽是记事,情极淡泊,怜花之处又不无怜人之意。当然借菊咏志,气魄之大莫过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了,其诗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漫步婆娑多姿的菊花丛中,虽值霜降时节,寒意盈怀,仍不觉融入一片春光烂漫里。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