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雾霾怎么刚来就走? 减排措施严格落实是头功!科技日报 2017-11-07 作者:李禾 |
11月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纷纷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6日,环境保护部结合最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发文称,河北中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城市可于6日15时解除预警,其他城市可于6日晚24时解除。
原本预警时间是持续到8日,之所以会提前2天结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解释说,这是由于各地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严格落实减排措施,起到了良好效果。
据统计,橙色预警期间,环保部派出28个督查组和102个巡查组,共检查企业1085家,发现未落实应急预案企业仅32家,执行率高达97%。
柴发合说,正是如此好的落实情况,使本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降低了很多,污染浓度峰值比预测要低,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说,长期以来的研究证实,京津冀中南部和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区域处于同一个大气流场,污染传输相互影响显著。各地大气污染的发生发展,往往是本地排放与外地传输叠加的综合结果。本次污染期间,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偏南风的风速较大,这些地区空气质量较好。但无论是模式预测还是实际风场都能看到,这些地区排放的污染物随着偏南风输送,快速汇聚在京津冀中南部太行山一带,使得沿山城市空气质量逐步恶化。
本次橙色预警期间,公众为何感受到的实际空气质量比预测的要好,重污染发生时间也比预测的晚?柴发合说,针对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采取了区域强制性应急减排措施,其中包括钢铁、水泥、家具等行业停限产,国Ⅲ及以下机动车限行,重点企业错峰运输,施工和交通扬尘管控等。今年区域整体管控企业数量从去年近1万家增加到今年的5万家左右。
初步分析,“2+26”城市在采取橙色预警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约20%,有效抑制了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的快速上升。
柴发合强调,预警是基于日常污染物排放量,结合气象资料等得出的。公众实际感受到的空气质量现状,是各地已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后的结果。由于现阶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和能源结构等因素,区域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巨大,应急减排只能一定程度上减轻重污染影响。(科技日报北京11月6日电)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