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墨烯技术让水体“自我保健”科技日报 2017-12-20 作者:唐 婷 |
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无锡发生严重供水危机。10年后,太湖水质如何?作为“河长制”发源地,无锡在治水之路上有了哪些新思路新举措?日前,科技日报记者随中央媒体采访组对太湖流域河长制建设进行了探访,无锡是此行的第二站。
“10年来,在太湖流域经济总量增长1.5倍、人口增加1100多万的背景下,太湖流域供水安全得到保障,河网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太湖水质稳中向好。”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介绍道。
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表明,近5年来,太湖水质显著改善,从原来的Ⅴ类提升至Ⅳ类;氨氮浓度下降了38.9%,总氮浓度下降了16.2%;22条主要入湖河流已连续3年消除劣Ⅴ类,其中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占54.5%,提高了22.7%。
数据变化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对河湖治理的支撑。初冬时节的贡湖湾,薄雾轻起,不时有越冬的鸟儿从水面掠过。站在贡湖湾边,无锡市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丁旭初介绍,国家水专项课题“太湖贡湖生态修复模式工程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的实施,对贡湖湾水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帮助我们构建了水中植物生态系统,在水里种了50多种植物,以保持水质长效稳定”。
在无锡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泉看来,2007年蓝藻爆发后,无锡率先推行“河长制”。10年来,积攒了一些经验,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以创新驱动引领推动“河长制”常抓常新。创新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
“就科技创新而言,一是要加大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在河湖治理上的应用,比如无锡利用石墨烯技术改善水质;另一方面,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强河湖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无锡‘河长制’提升到更高水平,这也是我们明年的工作重点。”张海泉表示。
据介绍,今年3月,无锡市梁溪河北侧的泰康浜采用石墨烯光催化技术对水体进行了治理。将长得像“渔网”的石墨烯光催化网放在水里,只要有可见光,它就可以帮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让水体恢复自净能力。张海泉认为,石墨烯光催化技术的作用类似于“中药”,对水体具有保健作用。
除应用石墨烯技术治水之外,对“臭名昭著”的蓝藻,无锡市还在想办法变“害”为宝,在蓝藻资源化利用上做文章。无锡新安水藻分离站,在蓝藻繁殖旺盛的季节,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处理,日处理藻浆3000吨。
“藻浆被处理成含水量85%的藻泥或含水量低于10%的藻粉,藻泥可以用于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藻粉可以用于制造生物塑料等。” 无锡市蓝藻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张铮惠介绍。
对于河湖管理信息化的未来,张海泉进行了展望。“目前河长巡河都是人工完成,通过信息化技术改进,未来河长打开手机APP就可以看到河道情况。明年,我们将在水质自动化监测、水质信息在线传输、河道重要节点全景视频覆盖、远程监控和电子化巡河方面积极谋篇布局。”
责任编辑:杨茗
上一篇:火星表面为何这么干 火星幔太吸水
下一篇:新型发光性无毒稀土化合物结构阐明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