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你的狗可能就死了!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8-08-20

  图源:百度图片

  停车场上的罐焖狗肉

  烈日炎炎,热气腾腾,遥看前头有个购物中心,我把车开进地面停车场,打算去喝点凉的,坐一会儿,再回家。

  大头不干了。

  大头是我的狗,今年9岁,换算成人类年龄,正是个年过半百的老愤青,刚才一路都在骂骂咧咧看报纸,现在他摘下近视眼镜,凝视我。

  (狗越老,越近视;译自Coren基于Hernandez等人2016年论文所绘图示;图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canine-corner/201604/how-the-visual-abilities-dogs-change-age

  我心虚了,把车开到停车场边的一排树下,荫凉挺大。

  大头继续凝视我。

  我又把车窗放下些,留一道宽缝,他甚至可以把鼻子伸出来。

  这都没用。”大头摇摇头,“你想自己去逍遥,就出于愧疚对我做这些没用的事。”

  “我就是去买瓶水……”我脸红了,“我……我就是去趟洗手间!”

  “警钟长鸣啊!”大头痛心疾首,用眼镜敲着爪上的报纸:

  7月底,江苏一母亲,不慎将娃与钥匙双双锁在车内,又不肯砸窗救人,称离开20分钟没事,等锁匠打开门时,娃已接近虚脱。

  8月初,合肥一女子,将6岁男童留在车内睡觉,2小时后发现,男童已昏迷身亡。

  (过去8年间,中国已有几十起类似案例;图源:江苏电视台新闻节目)   

  “据统计,从1998年到2011年,美国至少有500名儿童就这样死了。”

  “这是人,是小孩。”我争辩,“你是狗,是大狗,屎都能吃,肯定更坚强啦!”

  6分钟。”大头举起双爪,企图比划出两个三,“在夏天关了门、没空调的车里,只要6分钟,我们就死了。

  大头又拍拍肚子:“我这么胖,死得更快。” 

  汗腺不是没有,出汗不靠舌头

  “我们比儿童更怕热。”大头抬起后腿,“你摸摸我的脚。”

  “我为什么要摸你的脚?!”

  常见讹传之一:狗没有汗腺,不出汗。这不对!”大头收起湿淋淋的脚心,“你刚错过了抚摸狗狗汗腺的机会。”

  大头告诉我,汗腺有两大类:大汗腺,学名“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小汗腺,学名“外泌汗腺(eccrine sweat gland)”。

  就人类而言,大汗腺只限于腋窝等少数地方,小汗腺则遍布体表,手掌脚板最密集。大汗腺分泌的白色粘稠液体,经细菌分解后即为狐臭,小汗腺分泌的无色水基液体,才是日常所说的汗,有降低体温的功能。

  “这两种汗腺,我们都有。”大头说。

  不过就狗狗而言,是大汗腺遍布体表,小汗腺则大多在脚底,少数在鼻子。大汗腺是分泌费洛蒙的,可以社交,不能降温。能降温的小汗腺,面积确实很有限。

  (图源:https://hiveminer.com/Tags/dog%2Cmydogisthecutestmuttmixmysterymixleonbergerlabgermanshepherdpugglewhatonearthisthisdog/   

  “儿童全身都能出汗啊,我们有毛的地方不出汗,只能从脚底肉垫那里稍微出一点。有时在地板上踩出一串水,还要被笑话像蜗牛。”

  “哦,我以为你失禁了……”我看看大头脸色,“或者是莫名馋,流口水。”

  常见讹传之二:狗有汗腺,在舌头上,热天伸舌头大喘气,就是在出汗。这也不对!”大头示范了一下,“我们真的只是在流哈喇子好吧。”

  (图源:

  dentaluxpa.com/can-your-own-saliva-prevent-tooth-decay/

  chelseadogs.com/blog/dogs-with-their-tongues-out/   

  大头告诉我,狗狗小汗腺少,但唾液腺发达,降温主要靠蒸发。伸舌头和大喘气,可以促进口水的蒸发,有时口水舔全身,道理也一样。此外,大喘气还可提高心率,加速循环。   

  死于中暑的内燃机

  “太热就不行了。”大头瞪着骄阳,“我们很容易中暑。”

  一旦体内温度超过41摄氏度,狗狗就面临着对它们来说非常可怕的中暑,多半扛不过来。大型犬、短脸犬(如斗牛犬和拳师犬),还有那些毛长肉多岁数大的,风险尤大。

  澳大利亚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声称,研究显示,当户外温度为32.5摄氏度时,在关了门、没空调的车里,温度可在5分钟内达到50度。停车在树荫里,把车窗开道缝,完全缓解不了。所以,6分钟致死,真不危言耸听,协会专门为此做了个同名网站(https://justsixminutes.com.au)。

  (防止“热车狗”活动的宣传海报:“一台热烤箱和一辆热车,是一回事”;图源:mydogiscool.com   

  “本来就只能靠大喘气。”大头说,“在车里,呼热气,吸热气,就像一台死循环的内燃机。”

  热量继续增加,狗狗的身体机能逐渐崩溃。心脏不行了,能推出的血量减少,热量也就无法散出。于是血压降低,身体濒临休克。

  一旦内部温度达到44摄氏度,狗狗崩溃的循环系统会引发肾衰竭、脑缺氧、内出血。此时即便抢救捡回一条命,狗狗也会有脑损伤:不仅感知与认知功能出问题,连性格都改变。

  “我就不是我了。”

  “那你是谁?”

  “肘子吧。”大头摸摸自己的褶。

  “忘娃综合征”与“热车狗”

  “忘娃综合征(Forgotten Baby Syndrome)”虽还只是半医用术语,这些年在媒体上也逐渐流行起来。儿童被父母无意遗忘在热车中致死的事故日益引人关注。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对2016年一起“忘娃综合征”引发悲剧的报道;图源:abcnews.go.com/Lifestyle/forgotten-baby-syndrome-parents-nightmare-hot-car-death/story?id=40431117/   

  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分子药理学与生理学教授Diamond2004年起研究这一课题。根据他的理论,大脑中的“习惯记忆系统”让我们按习惯行事,“前瞻记忆系统”让我们按特定计划行事,当二者相互竞争,而前者占了上风时,忘娃综合征就会发生。

  简单说,那些不幸的父母大多并非坏人,日常爱心爆棚,只是那一刻,习惯无意识地压倒了计划。

  “这不能一概而论!”大头很记仇,“你可不是因为这个把我留在车里——你纯是为了个人享乐!”

  “我错了。”

  “关注‘热车狗(dogs in hot cars)’,是文明的表现。”

  2009年到2018年,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就收到了6万多起车辆中动物过热的投诉,单是今年六月的最后一周,就收到了1000多次来电。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不负责任地将儿童或宠物留在车辆中,均属违法。

  (防止“热车狗”活动的宣传海报:左列为车外温度,中列为车内10分钟后温度,右列为车内30分钟后温度,单位均为华氏;图源:veterinaryclinic.com   

  “以后要上心。”大头说,“大热天的,如果是去喝杯咖啡,隔窗看得见停车场车里的我,那还好。如果是去逛商场,最好先把我送回家。

  “好。”

  “如果发现我呼吸沉,喘气狠,口水多,走不稳,狂舔身子,这就是中暑啦,赶紧把湿毛巾搭在我背上,或者去找兽医。”

  “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你不是能说话吗?”   

  一道思考题   

  “我告诉你为什么。”大头白我一眼,“先考你道题:在一个大热天,你发现一辆关了门、没空调的车里,有一条狗,或一个儿童,你能不能破窗救之?这在中国算不算违法?”

  “算不算呢?”

  “我只是科普狗,能说话,不能越权普法哦。可话说回来,你赶紧报个警肯定没错呀!”

  (图源:

  https://www.boredpanda.com/blow-the-whimsical-and-artistic-photo-series-from-scruffy-dog-photography-that-explores-the-fun-interactions-of-dogs-with-fans/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银河路16号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sun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