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用科技构筑防汛“智能大坝”

新华网 2020-07-25

  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雷达流速仪、大数据研判、AI预测城市内涝、红外无人机搜救……面对今年入夏以来凶猛的洪水,越来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广泛运用到防汛抢险一线,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抢险。

  如今,抗洪从过去的“人海战术”,发展到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智能防汛正逐渐成为主流。无论是“吞吐江河”排内涝的大型电力排灌设备、“以船代仓”胜人工的砂石运输“代仓船”,还是“通风报信”避伤亡的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火眼金睛”辨管涌的堤坝管涌渗漏检测仪,亦或是“智能分析”明水势的数字化汛情研判平台、为百姓保驾护航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城市大脑”,还有“精准制导”可快捷救援的红外无人机和水上机器人……各式各样的“智能+”高科技手段,正广泛运用到抗洪抢险中,让指挥决策更科学,抢险救援更及时,调度处置更高效。

  比如,浙江省运用数字技术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精密智控体系,从“城市大脑”配合政府指导绕行积水路段、AI探索预测城市内涝,到数字全景地图精准指引避灾安置场所,探索数字化智能应急治理模式。日前浙江建德新安江水库建成61年来首次9孔全开泄洪,专家利用数据平台和数据化地图推演模拟出哪些地方会被淹,最后精准到7个沿江乡镇11个转移重点区域,转移人数从15万人减成2万多人,精准转移不仅保证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大大提高了基层防汛工作效率。

  从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多种“黑科技”的应用让2020年的防汛抗洪更智慧。而拥有一批科技含量十足的“神兵利器”,用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防汛硬实力,探索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精密智控体系,也正是我们战胜洪水的底气。科技改变生活,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新科技不断造福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