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决心”号上的科学团队成员在岩芯实验室观察讨论“大洋红层”样品。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家在南海北部的海底意外发现了“大洋红层”。这是大洋钻探在南海海底第二次发现“大洋红层”。 “大洋红层”是一种远离陆地、在深水中慢速堆积、在富氧条件下形成的远洋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微米级的黏土矿物,也可能含有微体化石碎片等。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在“决心”号上拍摄的刚钻取的“大洋红层”样品(2月28日摄)。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家在南海北部的海底意外发现了“大洋红层”。这是大洋钻探在南海海底第二次发现“大洋红层”。 “大洋红层”是一种远离陆地、在深水中慢速堆积、在富氧条件下形成的远洋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微米级的黏土矿物,也可能含有微体化石碎片等。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3月1日,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志飞在“决心”号上观察研究“大洋红层”样品。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家在南海北部的海底意外发现了“大洋红层”。这是大洋钻探在南海海底第二次发现“大洋红层”。 “大洋红层”是一种远离陆地、在深水中慢速堆积、在富氧条件下形成的远洋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微米级的黏土矿物,也可能含有微体化石碎片等。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2月27日,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IODP367航次中方首席科学家孙珍(左)和中科院南海所的张翠梅(右)在“决心”号上观察研究“大洋红层”样品。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家在南海北部的海底意外发现了“大洋红层”。这是大洋钻探在南海海底第二次发现“大洋红层”。 “大洋红层”是一种远离陆地、在深水中慢速堆积、在富氧条件下形成的远洋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微米级的黏土矿物,也可能含有微体化石碎片等。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2月28日,中科院南海所的张锦昌在“决心”号上对新发现的“大洋红层”样品进行物理属性科学检测。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家在南海北部的海底意外发现了“大洋红层”。这是大洋钻探在南海海底第二次发现“大洋红层”。 “大洋红层”是一种远离陆地、在深水中慢速堆积、在富氧条件下形成的远洋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微米级的黏土矿物,也可能含有微体化石碎片等。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