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知名瓶装水品牌受塑料颗粒污染 塑料瓶要成为历史?新浪科技 2018-03-21 |
近期的一项研究指出,对许多重要的瓶装饮用水品牌的抽样调查发现,93%的水样中检测出了塑料颗粒。这些品牌包括Aqua、Aquafina、Dasani、依云(Evian)、雀巢优活(Nestle Pure Life)和圣沛黎洛(San Pellegrino)等。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一项在9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的瓶装水受到了微型塑料颗粒的污染。这些塑料颗粒可能是在装瓶过程中渗入水中。
该研究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亚分校的研究者谢里·梅森(Sherri Mason)主持,美国的非营利性聚合媒体Orb Media发布了研究报告新闻稿。研究人员在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黎巴嫩、墨西哥、泰国和美国检测了总共250瓶水,在其中93%的水样中检测到了塑料颗粒,涉及的品牌包括Aqua、阿夸菲纳(Aquafina)、达萨尼(Dasani)、依云(Evian)、雀巢优活(Nestle Pure Life)和圣沛黎洛(San Pellegrino)等。
检测出来的塑料物质包括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和聚丙烯(polypropylene,主要用于制作瓶盖)。“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的塑料颗粒有65%其实是碎片,而不是纤维,”梅森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塑料来自瓶子本身,包括瓶盖。它们是在工业化装瓶过程中渗入的。”
报告指出,在一瓶饮用水中,塑料颗粒污染物的数量范围可以从“0到10000以上”。本研究中,平均大小在100微米的塑料颗粒——被认为是“微塑料”——在每升水中约有10.4个。更小的塑料颗粒含量更高,平均每升水大约有325个。
其他被检测到含有塑料污染物的品牌还包括比斯利(Bisleri)、Epura、Gerolsteiner、Minalba等。研究人员称,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这些(塑料污染物)与某些癌症的增加,以及精子数量下降和类似多动症(ADHD)、多动症等问题的增加存在联系,”梅森说,“这些问题都与环境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有关,而塑料污染正是将这些化合物带入我们身体内的某种途径。”
是时候抛弃塑料瓶了?
Orb Media在此前的研究中还发现了自来水中存在塑料颗粒,但规模较小。“自来水总体上比瓶装水安全多了,”梅森说道。在这项为期三个月的研究中,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化学学院的研究者使用荧光尼罗红染料(在蓝光下会发出荧光)进行染色,从而能“看到”水中的微塑料颗粒。“我们对检测结果和方法学进行了独立审查,确保其真实可靠,”研究负责人、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安德鲁·梅斯(Andrew Mayes)说道。
然而,在国际瓶装水协会的声明中,来自瓶装水生产商的代表对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声称这些结果没有经过同行评议,并且“不是基于合理的科学方法”。
“2018年2月在同行评议期刊《水研究》(Wate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科学研究得出结论,在一次性塑料瓶装水中未发现统计学上显著相关的微塑料数量,”该声明补充道,“对于微塑料的潜在健康风险并没有科学上的共识。该课题的数据存在局限性,而且不同研究的结论有很大的不同。”
海洋保护组织Oceana北美地区的首席政策官杰奎琳·萨维茨(Jacqueline Savitz)并未参与此次研究,但她表示,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表明我们必须停止塑料水瓶的普遍使用。“我们知道塑料颗粒正在海洋动物体内积累,而这意味着我们也暴露在塑料污染之中,有些人甚至每天如此,”她说,“现在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迫,是时候让塑料瓶子成为历史了。”
责任编辑:杨茗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