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生物材料首次拥有“中国定义”

科技日报 2018-06-15 作者:盛利

  在6月11日至12日于成都召开的国际生物材料界第二次定义共识会上,四川大学张兴栋院士建议的“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经大会通过后作为新定义列入生物材料定义清单,这是该科研领域首次拥有“中国定义”。

  生物材料定义是对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内涵的规范化表述,对学科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本次会议也是国际生物材料界时隔32年再次召开会议进行定义规范化。会上17个国家和地区的53名各国院士专家,围绕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再生医学、植入和介入器械、新兴生物材料等6个专题展开讨论。由各专题提出术语及定义,并经全体参会代表充分辩论后提交大会表决,通过条件为“赞成票不少于75%”。

  张兴栋团队于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研发出生物活性陶瓷及涂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的颠覆性概念,认为可以赋予材料诱导组织形成或再生的生物功能,这也开拓了生物材料发展的新视角。2016年张兴栋当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

  “简单来说,就是在人体内植入无生命的人工材料,就能诱导生命组织器官再生,调动人体自身修复功能,让材料变成‘活’的。”张兴栋说,尽管“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概念在提出初期受到国内外生命科学、再生医学界广泛质疑,但随着本次大会上“中国定义”获通过,表明我国生物材料研究水平已获得国际认可,与之相关的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本次获得定义,将促进“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相关产品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作为世界生物材料科研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本次会议共提出约50个至70个生物材料新定义,其中诱导性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基因组、生物材料芯片等被认为是未来发展前沿。(记者盛利)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