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河鱼心脏自愈基因 人类心脏病治疗有望迎来新突破

cnBeta.COM 2018-11-22

  

  研究配图

  其中一些会被季节性的洪水冲入洞穴,然后在洪水消退后被永远困在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进化到失去视力和色素沉着。与此同时,洞穴外河流中的同源种群依然如故。

  有趣的是,在 Mathilda Mommersteeg 博士的带领下,牛津大学团队在检查后发现:

  现代河流中的 Astyanax Mexicanus 进行检查时,发现它们能够在心脏受损后,重新出现心脏组织。但在洞穴里的盲眼种群,却无法做到这点。

  有鉴于此,研究人员对洞穴与河鱼的遗传基因进行了分析比对,结果发现 —— lrrc10 和 caveolin 这两种基因,在河鱼体内表现得更加活跃。

  在人类身上,lrrc10 与“扩张型心肌病”这类心脏病有关。

  小鼠实验表明,该基因在心脏细胞的每次收缩跳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后,团队在经常被用于科学研究的斑马鱼身上进行了实验。

  这种鱼也能够在心肌受损后,让心脏重新恢复活力。但当研究人员灭活了 lrrc10 基因后,斑马鱼竟然就失去了这种能力。

  What can a little fish tell us about repairing our hearts(via)

  基于这种发现,科学家们有望攻克类似的基因疗法,以助于人类在心脏病发作后恢复。

  科学家称,目前真正的挑战是将鱼类修复心脏受损的基因与人类进行比较。然而通过对比河鱼与洞穴鱼,我们已经能够分离出负责心脏再生的基因。

  虽然研究还在早期阶段,但我们对这些非凡的鱼类、以及改变心脏受损人群生活质量的潜力感到异常兴奋。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的《细胞通讯》(Cell Reports)期刊上。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cnBeta.COM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