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肠道簇细胞内苦味受体可抵御寄生虫科技日报 2019-03-26 作者:江耘 |
在口腔中对苦味的感受,来自形似玫瑰花骨朵的味蕾。然而在肠道中,却隐藏着对苦味更强的解析能力。
25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黄力全课题组在对与味蕾结构相似的肠道簇细胞的最新研究中发现,该细胞表达的苦味受体及其信号通路在检测线虫寄生虫旋毛虫感染及引发的Ⅱ型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
黄力全解释道,这意味着寄存在未烧熟肉中的寄生虫可以骗过人的嘴巴,但是骗不过肠道。“肠道簇细胞内的苦味受体在工作检测中,也能发现寄生虫,并予以消灭。”
簇细胞是一类顶端有一簇微绒毛的细胞,通常单个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虽然它们被发现已有半个世纪,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认识到它们可能与病毒、滴虫和线虫寄生虫感染及肠道菌群改变有关。黄力全课题组通过对常见于猪、狼等动物的寄生虫——旋毛虫研究发现,簇细胞在受到旋毛虫触发后会形成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激发免疫细胞“杀死”寄生虫。
在本研究中,黄力全课题组发现簇细胞表达Tas2r苦味受体,旋毛虫的外泌物、抽提液和苦味物质水杨苷均能激活在人胚胎肾细胞里异源表达的Tas2r苦味受体和在体外培养的小肠类器官里的簇细胞;同时这3种刺激物在体内也可以激活肠道簇细胞,诱导产生白介素IL-25,造成簇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大量增生,通过腹泻形式达到消灭和清除寄生虫的目的。
黄力全表示,人们平时可以吃点苦味食物,来刺激簇细胞提高警惕性,使其通过不断“巡逻”检测病原菌增加簇细胞,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江耘 洪恒飞 柯溢能)
责任编辑:杨茗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