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科学家发现体型比手机还小的恐龙化石

环球网 2020-07-09 作者:林迪

  日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首次发现了一批距今2.37亿年前的爬行动物——Kongonaphon kely的化石。据悉,这种爬行动物被归类为是恐龙和翼龙的共同祖先,并为这些动物的早期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它的名字来源于马达加斯加的马达加斯加语和古希腊语,意思是“虫子杀手”。它是在马达加斯加南部的一个灰色砂岩盆地——Morondava里被发现的,从体积来看,它比一部iPhone还短,大概只有4英寸(约10.16cm)高。

  “人们普遍认为恐龙是庞然大物。”北卡罗来纳州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Christian Kammerer(克里斯蒂安·卡默勒)指出,“但这种新动物非常接近恐龙和翼龙的分化,并且它惊人地小。”

  据报道,二十多年前在马达加斯加南部的砂岩盆地发现的一种类似侏儒的恐龙可能就为恐龙的起源提供了线索,其中包括翼龙是如何学会飞行的、为什么这些生物可能会被羽毛等“毛茸茸的”皮肤覆盖物覆盖等。

  据介绍,通过研究化石样本,研究小组了解了它的早期进化,证据似乎表明,它们在恐龙和翼龙首次出现时开始缩小。新出土的它们的牙齿还让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它可能以是昆虫为食。

  在研究人员看来,体型的缩小可能还促进了恐龙和翼龙的进化成功。身体的微型化变化使其更难保持热量,为此,研究小组提出了Kongonaphon拥有的像羽毛一样的毛茸茸的皮肤覆盖物可能是用来保暖的假设。此外,此前的研究表明,体型变小的过程可能也是其具备飞行能力的必要前提。

  对此,外媒称,Kongonaphon可能为古生物学家了解史前恐龙和翼龙打开了一扇窗户,它或许可以揭示这些动物是如何在大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统治地球的。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