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如何保持海上6小时“原地不动”?新华网 2018-04-08 |
中国自主研发的“海龙Ⅲ”无人潜水器4日傍晚至5日凌晨在西太平洋成功完成了4500米级海试。海试过程中,母船“大洋一号”需在风吹浪打中保持6小时“原地不动”。“大洋一号”是如何做到的?
“大洋一号”船长徐巍巍告诉新华社记者:“开车时,熄火之后踩住刹车,车就停在原地了;但船不一样,关掉动力就漂走了。”他说,海上风大流急且方向多变,会造成船不断漂移。如果母船不能固定位置,潜水器在下水、回收等关键环节出现损坏的风险会急剧上升,而且有缆潜水器即便已潜入海底,也可能被拖离作业位置或造成设备损坏。
徐巍巍介绍,对海洋作业船舶而言,“位置固定”其实是通过自身动力来抵消风和洋流的影响,从而保持原位。动力定位期间,“大洋一号”的主推进器、舵、艏艉侧推需要协调配合,船艏根据风向和流向选择合适角度,可以对抗7级以下风力。
“位置固定不是绝对的。通常动力定位期间船舶最大位移不超过5米,海况较差的情况下也得保证10米左右的精度。”徐巍巍说,作为中国第一艘配备动力定位系统的科考船,“大洋一号”虽然是长度超过100米、宽16米、总高30多米的“大个头”,但作业史上曾保持28个小时动力定位。
动力定位期间,由于风向和流向经常变化,驾驶员也需不断进行调整。在“大洋一号”的驾驶室里,“三副”黄敬浩告诉记者,动力定位系统会根据风向和流向自动调整各动力设备功率,但是人为干预必不可少。“压力需要均衡分担。如果某台推进器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就会启动自动保护功能,停止运转,造成动力定位中止,影响作业安全。”他说,驾驶员通常会通过调整船艏方向,将各设备的负荷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风力达到7级,或者风速和流速都较大且夹角超过60度,均会对船舶动力定位造成很大困难。”徐巍巍说,在动力定位之前,驾驶员会根据实际气象条件,综合判断是否具备动力定位的条件,避免影响科考作业。
“大洋一号”是一艘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3月20日从位于山东省青岛的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中国大洋协会组织的2018年综合海试任务。陈灏
责任编辑:杨茗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