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于敏先生:从世界版图看“两弹”对于我国有多重要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9-01-18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地质时代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氢弹专家”,新中国铸剑人,于敏老先生于2019116日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93岁。悲痛之余,仅作此文缅怀于老,并从“两弹”诞生时的世界版图与历史进程角度,与诸位共同回顾“两弹”诞生历经的艰难与重大的意义

  弯道超车,后来居上的中国氢弹研究历程

  原子弹的强大威力已在广岛、长崎的两场核爆中得到证明,但受到核裂变原理所限,无论如何增大裂变原料铀235或钚239的用量,原子弹的威力最多只能达到人类早期原子弹爆炸当量的10倍左右。为了继续保持核大国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对他国形成技术威压,美国率先开展了将聚变反应能量引入到核武器中的尝试。根据理论计算,利用聚变能的热核武器,爆炸威力有望提高到长崎核爆的千百倍。

  此后,美苏两国开展了为期十余年的热核武器研制及当量提高竞赛。由于当时苏美等国对于核技术的垄断和对他国研究的打压态度,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在西北荒漠中辛勤耕耘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身上。而此时恰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作为重点研究单位的工作人员,于敏和其他研究人员虽没有断粮,待遇也急转直下:一天三顿基本一样,一个大馒头和一碗菜汤,长时间吃不到一点肉。

  与之相较,美国“曼哈度计划”的实验室位于美国东南的橡树岭,苏联的核计划实验室更是位于黑海的庄园中。而我们当时给于敏最好的条件不过是让他带领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利用有限的时机抓紧计算了一批模型。无论硬件技术环境还是外部环境压力,中国当时的条件与其他研制成功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罗布泊荒漠中的“两弹”先驱们,没有让国人失望。中国从19641016日完成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后,分别于1967年和1976年相继成功试爆了330万吨级和400万吨级氢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核大国。

  我国在掌握原子弹技术后,仅用不到三年时间就完成氢弹的成功研制,在世界各核大国中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氢弹技术路线。这其中固然有后发优势的因素,但作为中国首枚氢弹研制团队负责人的天才科学家于敏同样功不可没。

  从地缘政治看两弹诞生的意义

  讲“两弹”就不能不提二战之后的世界格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而中国作为战胜国却因为《雅塔尔协定》成为“五常”中唯一损失领土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然而却不得不面对严峻的外部地缘政治形势。

  

  你印象中的美国、英国和法国,作者自制

  看到上图,应该同大多数人的地理学知识储备相一致,似乎上述三者中只有美国的国土面积才称得上与我国体量相当。甚至会觉得我们国家既背靠亚欧大陆,又面临太平洋,称得上前有照后有靠,堪称风水宝地。然而,历史的真相是残忍的。

  英国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遍布全球。即便是在今天,英国实际掌握的国土范围仍然超出我们常规的认知,由分布全球的十五个部分组成。

  在二战中沦为“破落户”的自由法兰西,其国土组成也是遍布全球的,而不是仅仅在欧洲大陆一角。

  当然最强的仍是被称为灯塔国的美国,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美国本土、买来的阿拉斯加以及旅游胜地夏威夷,还包括几乎囊括整个太平洋范围的岛屿。

  

  大英帝国历史上的势力分布范围(紫色区域),作者自制

   

  

  UK今日的国土范围(方框内为细节放大图),作者自制

  

  法兰西共和国国土范围(包括法国本土和圆圈内、南极洲红色阴影范围),作者自制

  

  美国国土范围,作者自制

  

  美国军事防区分布图,作者自制

  当时,西方诸国联手打造了密不透风的封锁线,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才在建国初期制定了一边倒的战略,用以抵抗来自西方列强的围剿压力,并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曾经的苏联老大哥对新中国援助不少,但后来也避免不了蜜月合作的终结。那么苏联的国土有多大呢?虽然苏联并没有像美英法三国一样拥有遍布全球的国土,但作为面积最大的国家,其恐怖的实力毋庸置疑。

  

  苏联1500000地形图标准分幅,作者自制

  

  苏联与欧洲各国的形势(红色为苏联,绿色为马歇尔计划援助国家),作者自制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当时的中国就是在这种举目皆敌的情况下,成功造出了“两弹”,于敏为代表的两弹元勋们在其中功不可没。

  从历史进程发展看“两弹”诞生的意义

  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枚原子弹后,1949年苏联也成功研制了原子弹;到1952年美国试爆第一枚氢弹,一年后,苏联再次成功并率先实现氢弹小型化;同年,英国终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60年,法国在西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赖加奈一座100米的高塔上爆炸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至此,如今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只有中国没有核武器。

  

  美国十字路口贝克核爆试验,来源:Pixabay.com

  19596月,苏联政府突然撕毁中苏在1957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撤走专家。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路只有自力更生这一条,考虑到我国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和单薄的家底,前途并不光明。年轻的新中国时刻面对着核讹诈核威慑,正如于敏先生所说,“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

  如果说1964年中国首次试爆原子弹,并在两年后开发出第一种可搭载核弹的导弹,仍然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实际核武器技术抱有一定的怀疑;那么,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在新疆罗布泊空爆的这枚氢弹,结果必然是当惊世界殊。中国氢弹成功试爆更深远的影响是致使美苏再也无法安坐钓鱼台,于次年71日分别在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开放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用以防止核技术扩散,并形成了大国间的核武俱乐部。

  从时间角度来看,当时的艰难不仅于此。1960年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第一口油井,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被陆续发掘。伴随着70年代油价的上涨,苏联经济情况得到巨大的转变,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我国此时若不是有核武器坐镇,那么面对苏联的攻势将更难招架。

  军事战略层面:中国的“两弹”堪称大国盾牌

  我国在这段时期,面对着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苏联红军,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美国海军与空军:苏联红军的真实作战能力可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当时美国海空军当时强大的作战能力是各国所公认的。

  核武器的威慑力是在发射架上,看似我们拥有核武器只是免除了核讹诈,但实际上,即便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面对动辄上千万吨当量的氢弹,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核武器进行对苏美两国进行制衡,在常规武器部队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形下,我们所要担心的国防安全问题将会更多,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也完全无从谈起。

  

  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来源:Pixabay.com

  总结来说,旭日东升的中国在那个年代,面对的对手实力远在我们之上。如果不是我们拿出了守护国土安全的核心装备——“两弹”,其局面必然成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今我们已然度过了畏难的时刻,国家与民族正大踏步的前进,只想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所愿。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责任编辑:sun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